1.关于扬州古运河的诗句有哪些“邗沟弥渺,究江淮之合派”(方睿颐)。 今扬州古运河北自淮安宝应县(市)界,南至瓜洲江口,纵贯全市。沿河风光,美不胜收。 清乾隆帝六巡江浙,皆泛运河而行。扬州一段,计分三站:“自祟家湾,三里腰铺,九里竹林寺,四里昭关坝,七里邵伯镇,三里六闸,二里金关坝,一里金关新滚坝,二里西关坝,六里凤凰桥,七里壁虎桥,三里湾头闸,由北桥七里香阜寺御道,旱路八里天宁寺行宫,计程六十二里,此扬州水程一站也。 ……自天宁寺行宫入天宁门,出钞关马头登舟,四里文峰寺,四里九龙桥,八里高寺行宫,计十六里,此水程第二站也。自高旻寺行十六里锦春园,一里陈家湾,一里由闸,五里江口,计程二十三里,此水程第三站也”(李斗《扬州画舫录》)。 乾隆南巡,适值扬州经济文化处在历史的一个颠峰,邗沟一线,风物荟萃。此后,尤自近代以来,扬州经济文化日渐衰退,古运河及沿线城镇如秋风瘦马,黯然失色。 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扬州重又焕发生机,扬州旅游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古运河的旅游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扬州地处江淮,水网密布,水乡风光,名闻天下。 可以认为,水是扬州旅游的特色。有人认为,扬州之名,即取意于“州界多水,水扬波”。 “青春花开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杜荀鹤),古人咏扬州清丽媚人水上风光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运河恰是这天光水色中耀眼的一根金线。 它不仅水道悠长,一路柳色,而且将里下河地区较大的高宝邵伯湖系于一体,河上风光与湖里景色,交相辉映。晴空下,暮霭中,朝霞之初升,夜月之临空,无论何时驻足河(湖)边,或泛舟水上,皆有无限情意。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对一般旅游者而言,游山玩水,何言仁智? 自宝应至茱萸湾,古运河与高宝邵伯湖相依相连,河湖一体。 这里有典型的里下河水乡风光,河湖荡滩特产丰富。 宝应有百里荷花荡,位于东荡地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当嫩绿的荷叶托起晶莹的露珠,新开的荷花高耸出水面,湖上即漾满盎然生机。若是盛夏,清风送爽,荷香阵阵,好一片清凉世界。 这里盛产莲藕和螃蟹,品质出众,是著名的“莲藕之乡”和“螃蟹之乡”。来这里可品尝独特的藕制品,如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藕粉和现今开发的莲藕汁。 此外,宝应运河以西的人造万亩林和大汕子隔堤也是远离尘嚣、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由宝应南行五十五公里到高邮。 与宝应湖相连的高邮湖水域最宽,当水位为九点五米时,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公里,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高邮湖,又名西湖,“西湖雪浪”乃“高邮八景”之一。 过运河,站立湖边,极目水上,看“湖市蜃景”',听野鸭飞鸣,此乃人间快事。此等情景颇合古人之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湖中水产资源丰饶,出产青、鳊、鲤、鲫等二十多种鱼类以及螃蟹、大虾、甲鱼、乌龟等特种水产品;这里还是芦、蒲、菰、菱等水生植物的集中产区。高邮是我国驰名的“鸭蛋之乡”,所产双黄蛋、咸鸭蛋、松花蛋,古已知名。 清代文学家袁枚如此评价:“脆蛋”即咸蛋,“以高邮为佳”。 紧临高邮湖的东湖度假村是扬州古运河边上一处生态型的旅游景区。 东湖度假村位于高邮北郊马棚镇,为江苏省20个精选生态旅游景点之一,拥有水陆面积250公顷。大片的水上森林、神奇的野鸭放飞、古朴的自然村落,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邵伯湖是江苏中部、京杭大运河以西、江淮平原上高宝邵伯湖的一部分,面积98平方公里。邵伯湖和高邮湖相似,都属大型过水性湖泊,是洪水入江的重要泄洪通道,具有调节水利的重要功能。 邵伯湖原与高宝湖连成一片,古为三十六陂,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称。今天,这两个湖之间已为一片滩地隔开。 古代的邵伯湖,“滩隈陇阜,错落其中”,湖中滩地把湖区自然分割成邵伯、黄子、赤岸、新城、白茆和朱家等6座湖泊。现今,这些湖泊已很难界分。 邵伯湖景色优美,保存了原始生态环境。这里有柳堤、翠屿、鹭鸶、苇丛,还有湖鲜美食。 明代李东阳《夜过邵伯湖》,把邵伯湖的夜景写得大气淋漓:“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飘飘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江湖日浩荡,行月放未已。 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邵伯湖盛产菱角、龙虾等水产,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时,品尝过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阿”的诗句。 孔尚任当年过邵伯访友蒋淑瞻,写下一首尝樱笋的诗,说尝了这样的时鲜,“匆匆一饱乡心乱”。 邵伯湖的南端是扬州著名的凤凰岛。 凤凰岛地处扬州东郊泰安镇,邵伯湖的南端,主要有“七河八岛”组成,人称“扬州千岛湖”。所谓“七河”就是芒稻河、金湾河、泰平河、凤凰河、新河、壁虎河和大运河,它们向南直达长江。 在它们中间,自然形成8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半岛),即凤凰岛、自在半岛、聚凤岛、金湾半岛、芒稻半岛、壁虎岛、山河岛、红星岛(今茱萸湾公园所在)。凤凰岛景区南北长约9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 凤凰岛自然生态保存很好,是典型的里下河水乡。 过邵伯湖即至湾头,运河至此渐入扬州城。 2.关于扬州古运河的诗句有哪些“邗沟弥渺,究江淮之合派”(方睿颐)。 今扬州古运河北自淮安宝应县(市)界,南至瓜洲江口,纵贯全市。沿河风光,美不胜收。 清乾隆帝六巡江浙,皆泛运河而行。扬州一段,计分三站:“自祟家湾,三里腰铺,九里竹林寺,四里昭关坝,七里邵伯镇,三里六闸,二里金关坝,一里金关新滚坝,二里西关坝,六里凤凰桥,七里壁虎桥,三里湾头闸,由北桥七里香阜寺御道,旱路八里天宁寺行宫,计程六十二里,此扬州水程一站也。 ……自天宁寺行宫入天宁门,出钞关马头登舟,四里文峰寺,四里九龙桥,八里高寺行宫,计十六里,此水程第二站也。自高旻寺行十六里锦春园,一里陈家湾,一里由闸,五里江口,计程二十三里,此水程第三站也”(李斗《扬州画舫录》)。 乾隆南巡,适值扬州经济文化处在历史的一个颠峰,邗沟一线,风物荟萃。此后,尤自近代以来,扬州经济文化日渐衰退,古运河及沿线城镇如秋风瘦马,黯然失色。 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扬州重又焕发生机,扬州旅游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古运河的旅游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扬州地处江淮,水网密布,水乡风光,名闻天下。 可以认为,水是扬州旅游的特色。有人认为,扬州之名,即取意于“州界多水,水扬波”。 “青春花开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杜荀鹤),古人咏扬州清丽媚人水上风光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运河恰是这天光水色中耀眼的一根金线。 它不仅水道悠长,一路柳色,而且将里下河地区较大的高宝邵伯湖系于一体,河上风光与湖里景色,交相辉映。晴空下,暮霭中,朝霞之初升,夜月之临空,无论何时驻足河(湖)边,或泛舟水上,皆有无限情意。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对一般旅游者而言,游山玩水,何言仁智? 自宝应至茱萸湾,古运河与高宝邵伯湖相依相连,河湖一体。 这里有典型的里下河水乡风光,河湖荡滩特产丰富。 宝应有百里荷花荡,位于东荡地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当嫩绿的荷叶托起晶莹的露珠,新开的荷花高耸出水面,湖上即漾满盎然生机。若是盛夏,清风送爽,荷香阵阵,好一片清凉世界。 这里盛产莲藕和螃蟹,品质出众,是著名的“莲藕之乡”和“螃蟹之乡”。来这里可品尝独特的藕制品,如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藕粉和现今开发的莲藕汁。 此外,宝应运河以西的人造万亩林和大汕子隔堤也是远离尘嚣、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由宝应南行五十五公里到高邮。 与宝应湖相连的高邮湖水域最宽,当水位为九点五米时,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公里,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高邮湖,又名西湖,“西湖雪浪”乃“高邮八景”之一。 过运河,站立湖边,极目水上,看“湖市蜃景”',听野鸭飞鸣,此乃人间快事。此等情景颇合古人之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湖中水产资源丰饶,出产青、鳊、鲤、鲫等二十多种鱼类以及螃蟹、大虾、甲鱼、乌龟等特种水产品;这里还是芦、蒲、菰、菱等水生植物的集中产区。高邮是我国驰名的“鸭蛋之乡”,所产双黄蛋、咸鸭蛋、松花蛋,古已知名。 清代文学家袁枚如此评价:“脆蛋”即咸蛋,“以高邮为佳”。 紧临高邮湖的东湖度假村是扬州古运河边上一处生态型的旅游景区。 东湖度假村位于高邮北郊马棚镇,为江苏省20个精选生态旅游景点之一,拥有水陆面积250公顷。大片的水上森林、神奇的野鸭放飞、古朴的自然村落,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邵伯湖是江苏中部、京杭大运河以西、江淮平原上高宝邵伯湖的一部分,面积98平方公里。邵伯湖和高邮湖相似,都属大型过水性湖泊,是洪水入江的重要泄洪通道,具有调节水利的重要功能。 邵伯湖原与高宝湖连成一片,古为三十六陂,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称。今天,这两个湖之间已为一片滩地隔开。 古代的邵伯湖,“滩隈陇阜,错落其中”,湖中滩地把湖区自然分割成邵伯、黄子、赤岸、新城、白茆和朱家等6座湖泊。现今,这些湖泊已很难界分。 邵伯湖景色优美,保存了原始生态环境。这里有柳堤、翠屿、鹭鸶、苇丛,还有湖鲜美食。 明代李东阳《夜过邵伯湖》,把邵伯湖的夜景写得大气淋漓:“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飘飘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江湖日浩荡,行月放未已。 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邵伯湖盛产菱角、龙虾等水产,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时,品尝过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阿”的诗句。 孔尚任当年过邵伯访友蒋淑瞻,写下一首尝樱笋的诗,说尝了这样的时鲜,“匆匆一饱乡心乱”。 邵伯湖的南端是扬州著名的凤凰岛。 凤凰岛地处扬州东郊泰安镇,邵伯湖的南端,主要有“七河八岛”组成,人称“扬州千岛湖”。所谓“七河”就是芒稻河、金湾河、泰平河、凤凰河、新河、壁虎河和大运河,它们向南直达长江。 在它们中间,自然形成8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半岛),即凤凰岛、自在半岛、聚凤岛、金湾半岛、芒稻半岛、壁虎岛、山河岛、红星岛(今茱萸湾公园所在)。凤凰岛景区南北长约9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 凤凰岛自然生态保存很好,是典型的里下河水乡。 过邵伯湖即至湾头,运河至此渐入。 3.扬州古运河的诗歌纵观扬州,穿越2500年的时间隧道才能发现扬州建城的端点;而扬州之名,则早在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就有记载,距今至少已有3000-4000年之久。然其最早的繁华始于汉代前期,那时的扬州已出现“即山铸钱,煮海为盐,歌吹沸天”的盛景。到了隋代南北大运河开通,扬州开始成为东南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贸易重要港埠。唐代,扬州进入鼎盛时期,“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 “赋之所出,江淮居多”,时有“扬一益(益州,今成都)二”之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四方豪商巨贾侨寄居者,不下数十万”等名句都映衬着当年的奢华富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王建)等诗文已成为赞美扬州城华丽风情的千古绝唱。 千年古运河 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州是一座辉煌灿烂的华美之城,也是一座历经磨难的悲苦之城。南朝、宋代广陵曾连遭两次浩劫,遂有“千古伤心”的名篇《芜城赋》(鲍照),广陵因此而又称“芜城”[1]。最惨绝人寰的浩劫莫过于明末清初的“扬州十日”,当时的扬州几近成为一片废墟。 沧桑之后,扬州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在200年前的康乾盛世时期,扬州又成为漕运和盐运两大国脉所系的咽喉要地,“损益盈虚,动关国计”,乃中国东南部最重要的商贸大都会,并一跃而为当时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世界十大城市之一,荣居榜三。 4.赞美古运河的佳句古诗行走于古运河畔,迎面而来的是阵阵清风。白天的景色总在车上匆匆走过,而当夜里踏上河边小路的时候,运河变得无比妩媚起来。 是的,运河在灯光的装点下如盛装出席的贵妇,雍容华贵。对岸林立的建筑反衬着运河的沧桑,水中的倒影随波摇曳,无比婀娜。几支细柳垂落在镜头前,更是增添了几许生机。 河道里游览的船只如流,来往的乐此不疲。只是多数的船只没有灯光的点缀,作为一个夜的精灵来回游荡。若不是马达声阵阵和水面荡起的波浪层层暴露了目标,总觉得一切都本该在那的。而夹杂其中的,红色灯笼点缀的游船则完全溶入到这片妩媚之中。 远远近近的三座桥依次在河道上排开,或许由于职业病的原因,看到桥的第一刻,其结构形式在脑子里显现开来。绿的妖娆,黄的典雅,水中的倒影更如一条玉带在随波摇摆。 运河美,还美在周边的景致都着上灯装。沿河的一片光明,呼应着摇曳在水面的灯光。亭台楼轩被灯带勾勒出轮廓,如一副副华丽的白描。如若看累了荡漾的灯光,回头看看岸上的一片光明,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白天穿梭的小巷,在灯光的点缀下又是另外一番味道。宁静之处更显宁静,出彩之处更加出彩。房门前的灯笼,在清风的吹抚下,轻轻摇摆。犹如夜风轻唱摇篮曲,哄着这片灯光入眠。运河是悠远的,运河边上的路灯更是经典的。白天的时候便发现,杵在路边的路灯以宫灯的造型依次排开。泛黄的灯光透过灯罩在风中四处飘荡,洋洋洒洒的沐浴着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在这样一片温暖之中,或行走,或小憩,都是一种享受。踏着小道,看岸边垂柳依依,绿叶更绿,夜风更柔;坐在廊中,倾听河水拍打堤岸的声响,波光更碎,夜曲更浓。 5.赞美古运河的佳句古诗行走于古运河畔,迎面而来的是阵阵清风。 白天的景色总在车上匆匆走过,而当夜里踏上河边小路的时候,运河变得无比妩媚起来。 是的,运河在灯光的装点下如盛装出席的贵妇,雍容华贵。 对岸林立的建筑反衬着运河的沧桑,水中的倒影随波摇曳,无比婀娜。几支细柳垂落在镜头前,更是增添了几许生机。 河道里游览的船只如流,来往的乐此不疲。只是多数的船只没有灯光的点缀,作为一个夜的精灵来回游荡。 若不是马达声阵阵和水面荡起的波浪层层暴露了目标,总觉得一切都本该在那的。而夹杂其中的,红色灯笼点缀的游船则完全溶入到这片妩媚之中。 远远近近的三座桥依次在河道上排开,或许由于职业病的原因,看到桥的第一刻,其结构形式在脑子里显现开来。绿的妖娆,黄的典雅,水中的倒影更如一条玉带在随波摇摆。 运河美,还美在周边的景致都着上灯装。沿河的一片光明,呼应着摇曳在水面的灯光。 亭台楼轩被灯带勾勒出轮廓,如一副副华丽的白描。如若看累了荡漾的灯光,回头看看岸上的一片光明,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白天穿梭的小巷,在灯光的点缀下又是另外一番味道。宁静之处更显宁静,出彩之处更加出彩。 房门前的灯笼,在清风的吹抚下,轻轻摇摆。犹如夜风轻唱摇篮曲,哄着这片灯光入眠。 运河是悠远的,运河边上的路灯更是经典的。白天的时候便发现,杵在路边的路灯以宫灯的造型依次排开。 泛黄的灯光透过灯罩在风中四处飘荡,洋洋洒洒的沐浴着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在这样一片温暖之中,或行走,或小憩,都是一种享受。 踏着小道,看岸边垂柳依依,绿叶更绿,夜风更柔;坐在廊中,倾听河水拍打堤岸的声响,波光更碎,夜曲更浓。 6.描写京杭大运河的诗句1、喜闻捷报 近现代:**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译文 秋风瑟瑟,轻轻从河面上吹过,目之所及的无边原野渐渐与天地融为一体。中秋佳节随着前方归来的人一起到来,夜空中明月傍着如霞似锦的晚云,脱颖而出。 家里的音信已经彻底断绝了,妻子儿女的书信也无法收到。广大人民都翘首以盼,渴望听到胜利佳音,边城奏响凯歌之日,正是人民额手相庆之时。 2、汴河怀古二首 唐代: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译文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3、汴河亭 唐代: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译文 扬州百花盛开隋炀帝御舟东游,先将发源昆仑的黄河凿渠分流。骁勇的御林军跟皇帝辞别京城,三千美丽的宫女登上了大龙舟。喧阗的鼓声响遏行云星辰闪动,拂浪旌旗招展水中日月影漂浮。天下起义军归附了有道的大唐,迷楼倾覆王朝末日恰似景阳楼。 4、汴河曲 唐代: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译文 汴水碧波,悠悠东流,望中一片无边春色。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 行人啊千万别望向长堤上的美景,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让人惆怅。 5、浪淘沙·其三 唐代:刘禹锡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译文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7.描写高邮古运河的风景的句子东风酒旆斜,浦口第三家。谷鸟鸣春树,江鸥起暮沙。 故乡山渐近,曲岸柳初芽。客路归心切,孤帆带落霞。 官堤杨柳逢时发,半是黄匀半绿遮。 弱干未堪春系马,丛条且喜暮藏鸦。 鱼罾渡口沾微雨,茅屋溪门衬晚霞。 最是鸾旗萦绕处,深林摇曳有人家。 归程回首步犹迟,古塔斜阳系去思, 不惜秋波重一转,水中陆上两相宜。 淮南十里春风颠,西湖之水波连天。 银山高涌雪花碎,商帆尽落眼望穿。 我昔游吴到东海,湖头壁立烟霏洒。 衰年投老住江村,钓船稳坐忘惊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