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东吴诗句一剪寒梅.七绝.赏双色桃 情侣园中赏碧桃, 红腮素面竞相娇。 玄都观里何曾见? 浩荡东风沐二乔。 铜雀楼台空锁梦; 金龟夫婿最知兵. 国色双花相闰栽,周郎分得小枝来。 汉宫早有君王见,金屋须教一处开。 二乔宅 清王士祯 修眉细细写春山,疏竹冷冷响佩环,霸气江东久消歇,空留初地在人间 洞庭是夫婿战利品,埋香兹有托,三分鼎亡,抔土不亡。 ——吴恭亨再题湖南省岳息 二乔卷 宋无 一. 又思君,不忘君.犹记小乔初嫁时,玉颜金仗催. 忆周郎,顾周郎.自古沙场少人归,小乔含泪挥. 阿姨渺何存,想当环佩归来,应共话洞庭夜月 老瞒空欲锁,对此松楸凭吊,最难忘赤壁东风 三国美女大乔小乔诗词汇集 绿珠犹作坠楼人,铜雀春深,最恨旧传非礼语; 二女远来巡狩地 ,潇湘月冷,怜固有未归魂 小乔墓庐内一幅对联传诵至今: 绿珠犹作坠楼人,青春痘,铜雀春深,最恨旧传非礼语; 二女远来巡狩地,潇湘月冷,可怜同有未归魂。 铜雀有遗悲,豪杰功随三国没 紫鹃恨无限,潇湘冷月二乔魂 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 杜鹃啼夜月,也是英雄夫婿,三更犹悼美人魂 乔女自然娇,深恶胭脂胶绡脸 止戈才是武,何劳铜铁铸镖锋 铜雀楼台空锁梦; 金龟夫婿最知兵. 从来天意总怜长,姊妹花都并蒂开。繐帐尘封铜雀冷,东风吹不到漳台。 2.西岭雪东吴客船描绘的是哪首诗【诗句出处原文】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向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诗句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这个窗户里面看过去是岷山,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口停泊着往下游走的到东吴那边去的航船。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满意请点击右上角采纳,不满意请继续追问~~~ 3.有描写孙权的诗句吗下面是一些描写带有“孙权(孙仲谋)”的诗词句,还有原诗词加上解释和注释。 呵呵,祝愿楼主学习越来越好。【标题】:润州二首【作者】:杜牧【朝代】:唐【体裁】:七律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谢眺诗中佳丽地,夫差传里水犀军。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润州城,孙权筑,号为铁瓮。 ]画角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 【作者小传】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标题】:剔银灯【作者】:范仲淹【朝代】:宋【体裁】:词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尩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作者小传】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 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 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 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标题】:次韵乐著作野步【作者】:苏轼【朝代】:次韵乐著作老来几不辨西东,秋后霜林且强红。 眼晕见花真是病,耳虚闻蚁定非聪。酒醒不觉春强半,睡起常惊日过中。 植杖偶逢为黍客,披衣闲咏舞雩风。仰看落蕊收松粉,俯见新芽摘杞丛。 楚雨还昏云梦泽,吴潮不到武昌宫。(黄州对岸武昌县,有孙权故宫。) 废兴古郡诗无数,寂寞闲窗易粗通。解组归来成二老,风流他日与君同。 【作者小传】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标题】:润州显济阁晓望【作者】:韦庄【朝代】:唐【体裁】:五律清晓水如镜,隔江人似鸥。远烟藏海岛,初日照扬州。 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一篷何处客,吟凭钓鱼舟。 【作者小传】韦庄(836- 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乾进士,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有《浣花集》。【标题】:沁园春【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体裁】:词岁暮天寒,一剑飘然,幅巾布裘。 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拍天鲸浸,笑傲中流。畴昔奇君,紫髯铁面,生子当如孙仲谋。 争知道,向中年犹未,建节封侯。南来万里何求。 因感慨桥公成远游。叹名姬骏马,都成昨梦,只鸡斗酒,谁吊新丘。 天地无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麽休。平生客,独羊昙一个,洒泪西州。 【作者小传】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人。著述宏富,今存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其中有诗5000多首,词200多首,《诗话》4集及许多散文。 作品体裁丰富,题材广泛。他一生仕途坎坷,先后五次被罢黜,长期闲赋乡居,对莆田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有细腻的观察、较深的了解,并将之反映于作品中。 它的不少诗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南宋莆田地区的杂剧、百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标题】:金缕曲/贺新郎【作者】:刘辰翁【朝代】:宋【体裁】:词吾鬓如霜蕊。 自江南、西风尘起,倒骑秃尾。旧日汾阳中书令,何限门生儿子。 到今也、陆沈草昧。醉里不行西州路,但斗间、看望成龙气。 聊寂寞,自相慰。夫君自是人间瑞。 叹生儿、当如异日,孙仲谋耳。健笔风云蛟龙起,人物山川形势。 犹有封、狼居胥意。伐木嘤嘤出幽谷,问天之将丧斯文未。 吾待子,望如岁。【作者小传】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 宋里宗时进士。宋亡,守节隐居以终。 【标题】:南乡子【作者】:辛弃疾【朝代】:南宋【体裁】: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其词抒写力图。 4.请问有哪些与苏州、姑苏、东吴等相关的诗词与姑苏有关的有一首 张继 夜泊枫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 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 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 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 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 “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 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 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 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与东吴有关的~有杜甫的一首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形容苏州的诗句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再游姑苏玉芝观 【唐】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渡吴江 【唐】杜牧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 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代诸妓赠送周判官 【唐】白居易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 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 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吴越怀古 【唐】李远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 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 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去之前首先会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去了就会想,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什么的 回去就会想到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