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风雪特别大的诗句

1.描写风雪的诗句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送卢员外》【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5、《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6、《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9、《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北风行》【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1、《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3、《学刘公干体》【南北朝】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14、《村雪夜坐》【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15、《子夜四时歌》【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16、《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唐】刘禹锡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17、《寒梅词》【唐】李九龄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18、《长安冬日》【唐】杜荀鹤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19、《独酌》【唐】杜牧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20、《风雪中作》【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2.描写“大雪很大”的诗句有哪些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岑参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罗隐的《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描写“大雪很大”的诗句有哪些

1. 《大寒吟》—— 宋 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2. 《和仲蒙夜坐》—— 宋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3. 《元沙院》—— 宋 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4. 《回次妫川大寒》 宋 郑獬

地风如狂兕,来自黑山旁。坤维欲倾动,冷日青无光。

飞沙击我面,积雪沾我裳。岂无玉壶酒,饮之冰满肠。

鸟兽不留迹,我行安可当。云中本汉土,几年非我疆。

元气遂隳裂,老阴独盛强。东日拂沧海,此地埋寒霜。

况在穷腊后,堕指乃为常。安得天子泽,浩荡渐穷荒。

扫去妖氛俗,沐以楚兰汤。东风十万家,画楼春日长。

草踏锦靴缘,花入罗衣香。行人卷双袖,长歌归故乡。

5. 《村居苦寒》—— 唐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6. 《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 唐 耿湋

章溪与贡水,何事会波澜。万里归人少,孤舟行路难。

春光浮曲浪,暮色隔连滩。花发从南早,江流向北宽。

故交参盛府,新角耸危冠。楚剑期终割,隋珠惜未弹。

酒醒愁转极,别远泪初干。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

7. 《岁寒知松柏》—— 宋 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8. 《题浮光丘家山寺》—— 宋 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9. 《与同舍游净明是日大寒予独乘马诸公以盂浩然》—— 宋 王之望

惨淡阴风暗广川,冲寒直到白云边。寒驴苦忆长安道,古寺深行小有天。

岘首诗人穷入画,孤山处士句堪传。疑君便是林君复,妙字清题故宛然。

10. 《大寒》 宋 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4.形容雪很大的词语

形容雪很大的词语:

1、大雪纷飞

解释:纷:多而杂乱。雪花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出处:鲁迅《“大雪纷飞”》:“在江浙,倘要说出‘大雪纷飞’的意思来……大抵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

2、雪大如席

解释:雪花大如坐席,比喻雪下的很大。

3、万里雪飘

解释:万里(虚数)很远的地方都在飘雪,形容雪大。

出处:**的《沁园春·雪》

4、漫天风雪

解释:漫天:满天。满天的风雪。形容风雪很大,弥漫了天空。

出处:宋·洪朋《喜雪》:“漫天风雪纷纷闇,到地空花片片明。”

5、弥天大雪

解释:漫天都是雪。形容学下的很大。

6、铺天盖地

解释: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到处都是。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7、雪虐风饕

解释: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8、漫天飞雪

解释:漫天都是飞扬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很大。

9、漫天飞舞

解释:遍布天空;满天。或形容雪花或轻的东西满天飘的样子。

用法:单纯式;形容雪等轻的物品。 雪花在天空飞舞

10、纷纷扬扬

解释:纷纷 :众多。扬扬:飘落的样子。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

出处:《金瓶梅》第二回:“只见四下彤云密布,又见纷纷扬扬,飞来一天瑞雪来。”

11、鹅毛大雪

解释:指像鹅毛一样飘落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处:唐代诗人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12、白雪茫茫

解释:指雪后无边无际的白雪,也说明了雪下的很大。

13、白雪皑皑

解释: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 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14、银装素裹

解释: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也说明了雪下得很大。银、素:白色。裹:包。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文章。

5.形容雪大的古诗词

1、原诗: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3、拓展: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减。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