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喻借刀杀人的成语有哪些比喻借刀杀人的成语有: 1、【成语】: 以夷制夷 【拼音】: yǐ yí zhì yí 【解释】: 夷:外族。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举例造句】: 我还记得,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说这是中国祖传的以夷制夷的老手段。 2、【成语】: 借刀杀人 【拼音】: jiè dāo shā rén 【解释】: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出处】: 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无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举例造句】: 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之法。 3、【成语】: 暗箭伤人 【拼音】: àn jiàn shāng rén 【解释】: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出处】: 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举例造句】: 有荼毒生灵的强盗,有暗箭伤人的强盗。 4、【成语】: 尔虞我诈 【拼音】: ěr yú wǒ zhà 【解释】: 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举例造句】: 国内,南方各会党首领之间,也是互相猜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售价烦恼。 5、【成语】: 不择手段 【拼音】: bù zé shǒu duàn 【解释】: 择:选择。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出处】: 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 【举例造句】: 要谋生,谋生之道,则不择手段。 2.比喻借刀杀人的成语的成语二桃杀三士 拼 音: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释 义: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 比喻借刀杀人。 出 处: 《宴子春秋·谏下二十四》 示 例: ~,讵假剑如霜。 ★唐·李白《惧谗》诗 借剑杀人 【汉语拼音】:jiè jiàn shā rén 【成语解释】:即“借刀杀人”。见“借刀杀人”条。 1、《红楼梦.第一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一位是好缠的。……借剑杀人,引风吹火,……都是全挂子的武艺。” 2、《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自己且抽头,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 3.比喻借刀杀人的成语的成语二桃杀三士 拼 音: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释 义: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出 处: 《宴子春秋·谏下二十四》 示 例: ~,讵假剑如霜。 ★唐·李白《惧谗》诗 借剑杀人 【汉语拼音】:jiè jiàn shā rén 【成语解释】:即“借刀杀人”。见“借刀杀人”条。 1、《红楼梦.第一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一位是好缠的。……借剑杀人,引风吹火,……都是全挂子的武艺。” 2、《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自己且抽头,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 4.借刀杀人的成语故事借刀杀人:(故事) 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满兵,声势浩大,锐不可挡,进犯明朝,志在必得。 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部攻打宁远,以十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十三比一,力量悬殊。 宁远守将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抗敌,击退满兵三次大规模进攻。明军的奋勇抵抗,力挫骄横的满兵。 袁崇焕乘满军气馁之时,开城反攻,追杀数十里,击伤努尔哈赤,满军惨败。怒尔哈赤遭此败绩,身体负伤,攻占明朝的壮志难酬,羞愧愤懑而死。 皇太极继位,第二年,又率师攻打辽定。袁崇焕早有准备,皇太极又兵败而回。 又经过几年的准备,皇太极再次攻打明朝。崇祯三年,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由内蒙越长城,攻山海关的后方,气势汹汹,长驱而入。 袁崇焕闻报,立即率部入京勤王,日夜兼程,比满兵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作好迎敌准备。满兵刚到,即遭迎头痛击,满兵先锋巴添狼狈而逃。 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又忌又恨又害怕,袁成了他的心病。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心特重,难以容人。 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洲订下密约,故此满兵才有可能深入内地。崇祯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斩首。 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哀崇焕这样的劲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