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用一句古诗词形容孩子

1.求一首描写孩子的古诗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注释]

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 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题解】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2.描写小孩的诗句

古代儿童古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袁 枚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白居易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高 鼎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桑茶坑道中》其七)与《安乐坊牧童》: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荫正眠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牧童】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4.古诗词形容孩子

池上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池上》)

2、呼牛归: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

3、不识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4、解方言:

“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5、摘扁豆:

“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

6、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咏鹅》)

7、学人拜新月:

“**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词》)

8、学小姑:

“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词》)

9、骑黄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10、折扬柳:

“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11、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2、念牧童: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唐·王维《渭川田家》)

13、学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14、弄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观游鱼》)

15、追黄蝶: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5.形容孩童的诗句

形容孩童的诗句如下:

1.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1. 《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 《元日》【宋】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13. 《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4. 《田园乐七首 其六 闲居》【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5.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诗人为何要以“儿童”为题材作诗?

以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为例,表达了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z/q609039565.htm?sw=%E5%BD%A2%E5%AE%B9%E5%AD%A9%E7%AB%A5%E7%9A%84%E8%AF%97&ch=new.w.search.0&

6.描写孩子的古诗一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唐)杜牧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池 上》——(唐)白居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清)袁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雷 震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