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人老心未老”的诗句有哪些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译文: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文天祥《》 译文:年纪老迈而情怀更加豪壮,岂能因白发而改变人的心愿?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决不会坠掉直凌青云的志向。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 译文:当年赵王问,廉颇老将军还能吃饭么?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译文:深夜躺在床上,听窗外风雨呼啸,也许到了梦中,我又会回到战马嘶鸣的浴血战场。 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 译文:我的壮志没有和年华一样老去,死后依旧是鬼里面的英雄。 6、此心未与年俱老,犹解逢花眼暂开。——陆游《杂感》 译文:这欣赏美景的心没有和年华一样老去,迷蒙的双眼在花开的时候仿佛也清晰起来。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落花不是无情的,只不过化作春泥来守护春花。 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译文:夕阳的景色无比美丽,只是接近黄昏了。 9、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白居易《老来多健忘》 译文: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记不起,唯独没有忘记思念你。 1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译文: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 2.表示人老心不老的诗句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6532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出自两汉曹操的《龟虽寿》 白话文释义: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2,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出自宋代: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白话文释义:春来春去时光如飞催人老,我怎肯轻易输给年轻人?酒醉之后像少年一样狂放不羁,胡子白了根本没有关系。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 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3,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白话文释义: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4,此心未与年俱老,犹解逢花眼暂开。 ——出自宋代:陆游《杂感》 白话文释义:这欣赏美景的心没有和年华一样老去,迷蒙的双眼在花开的时候仿佛也清晰起来。 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出自宋代:陆游《书愤》 白话文释义: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岁月流逝,挡不住镜里会照出两鬓秃残的模样,自信我的报国红心却依然忠贞刚强! 年老了就该不穿紧身的军装,但悲愤常在,还要让寒光闪闪的宝剑刺向敌人的心脏!曾经近十年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的前哨,还要到万里皋兰跃马横枪实现我宏伟的理想。 3.形容人老心不老的词童心未泯: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老来俏 【解释】:指年老而爱打扮的人。多含贬义。 【出自】:曹禺 《日出》第二幕:“对了,就是她!老来俏,人老心不老。” 鹤发童颜 【解释】: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自】: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朱颜鹤发 【解释】: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精神矍铄 【解释】:矍:惊视的样子。矍铄: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老而强健。精神矍铄: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 【出自】:(1)《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中“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4.龟虽寿里描写人老但心不老的诗句是哪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四句诗是全诗的高潮与核心所在。 对于“伏枥”二字,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认为是“伏卧在马厩上”;另一说认为解为“在马槽上服食”。 这两种说法各有合理之处。无论认同那一种,笔者认为并不影响我们对于此诗的理解。 不管是在马厩上伏卧,还是在马槽里服食,诗中强调的是马已老矣。然而,即使到了垂暮之年,它仍然有着日行千里的壮志雄心。 这两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千里马比作烈士,暗示诗人虽然已经快要接近花甲之年,却不甘衰老,不应暮年而消沉,依然渴望建功立业,表达了他对统一革新的壮心至老不衰,大有吞吐宇宙之势,充分表现了曹操极大的个人魅力。这四句诗被无数迁客骚人沉吟至今,仍令人赞不绝口,荡气回肠。 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与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年纪老了,可是心不老,壮志还在,雄心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