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只有体会到了才知道辛苦的诗句获稻 【作者:李觏】 朝阳过山来,下田犹露湿。 饷妇念儿啼,逢人不敢立。 青黄先后收,断折僵偻拾。 鸟鼠满官仓,于今又租入。 丰年行 【作者:陆游】 秋风萧萧秋日薄,筑场获稻方竭作。 志士虽怀晚岁悲,农家自足丰年乐。 拨醅白酒唤邻曲,啄黍黄鸡初束缚。 长鱼出网健欲飞,新兔卧盘肥可哿。 躬耕辛苦四十年,一饱岂非天所酰 书生识字亦聊尔,莫作扬雄老投阁。 秋获喜晴 【作者:黄佐】 农事初成乐事繁,即看云水接平原。 巾车道上黄迷垄,社鼓声中绿满尊。 十里断霞明雁鹜,半林斜照散鸡豚。 丰年有愿缘忧国,击壤今闻到处村。 观田家收获 【作者:归庄】 稻香秫熟暮秋天, 阡陌纵横万亩连。 五载输粮女真国, 天全我志独无田。 观获 【作者:李昴英】 负郭平田阔,秋深获勤。 短鎌行缺月,多稼剪黄云。 旧腊占三白,今年稔十分。 太平村舍里,坠穗饱鸡群。 获稻用分秧韵 【作者:顾清】 负郭园池带宅田,老晴天气太平年。 获来黍稻丛高廪,散出牛羊满近川。 膋启甑山腾雾霭,蚁香醅瓮起沦涟。 斜阳一枕西窗梦,纵有丹青不与传。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形容“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境界“的古诗有什么形容“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境界“的古诗有1.偶题阁下厅唐代:白居易静爱青苔院,深宜白鬓翁。 貌将松共瘦,心与竹俱空。 暖有低檐日,春多飏幕风。 平生闲境界,尽在五言中。2.洞仙歌宋代:吴潜冠儿遍簇,那时人道瘦。 玉斝琼卮劝君酒。是清凉境界,露湿烟凝,香更重,非是沈檀合就。 四窗花满砌,争似家山,橙蟹将肥重回首。花亦为君怜,草木禽鱼,相思处、莫如乡旧。 更西风、溪莼与江鲈,想别墅樵渔,费他侦候。3.沁园春宋代:陈著潇洒书斋,香清缕直,灯冷晕圆。 忽惊窗鸣瓦,霰如筛下,裁冰翦玉,片似花鲜。深怕妨梅,也愁折竹,才作还休亦偶然。 更深也,漫题窗记瑞,诗思绵绵。 闻君礼佛日千。 浪说道繁华不值钱。想鸳衾底下,都将命乞。 蒲龛里畔,未必心安。兜率天宫,清凉境界,总是由心不是缘。 雪山上,自有人坐了,不到君边。4.水调歌头宋代:沈瀛门外可罗雀,长者肯来寻。 留君且住,听我一曲楚狂吟。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 但看镜中影,双鬓已星星。 人生世,多聚散,似浮萍。 适然相会,须索有酒且同倾。说到人情真处,引入无何境界,惟酒是知音。 况有好风月,相对且频斟。5.西江月宋代:张伯端我见时人说性,只夸口急酬机。 及逢境界转痴迷。又与愚人何异。 说得便须行得,方名言行无亏。能将慧剑斩魔魑。 此号如来正智。 3.描述感受的诗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部注释】 1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折实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2故国:指南唐都城金陵(现在南京).3雕栏玉砌:雕有图案的栏杆和玉石铺就的台阶.此泛指宫殿建筑.砌,台阶.4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4.形容“没有身在其中不知道其中感受”的诗句有哪些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鉴赏: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身在其中方知其味。 (享用一种东西,才会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味道。)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 5.《相见欢》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于言说的感受的句子是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②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③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④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品评】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231613239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