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古诗词赏析题一.语言层面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 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 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 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 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姜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杜甫) ④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 但专用鉴赏术语有: 激越高亢。 清婉秀丽。 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用语平易,含义隽永。 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秋兴八首》杜甫) 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是电影语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一骑红尘妃子笑(《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二.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主要指从内容上把握鉴赏诗词,高考大纲要求同学能把握诗文的大体意思和艺术手法,这说明在这道题上并不会出一些艰涩难懂的作品。 所以,在内容上我们还是要“会抓点”,“会术语”。 ①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专用术语:a.借景抒情(《山居秋瞑》王维)b.托物言志(《咏风》王勃)c.感物伤怀(《蝉》李商隐)d.情景交融e.以情驭景f.以景显情 ②注意诗词体裁上古今关系:专用术语:a.借古伤今b.借古讽今(《越中览古》李白)c.今昔对比d.怀古伤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③特殊意象: 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 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④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 这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例如:《扬州慢》(姜夔)中杜牧的诗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中拓跋焘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详。 象《长亭送别》(王实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 2.高考必背古诗75首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论语十二章,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 后面还有(节选)关雎,蒹葭,观沧海,饮酒(其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其一),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雁门太守行,赤壁,泊秦淮,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欢,渔家傲 秋思,浣溪沙,登飞来峰,江城子 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游山西村,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过零丁洋,天净沙 秋思,山坡羊 潼关怀古,己亥杂诗, 以上为全国卷统考高中必备古诗词建议你购买《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3.新增16篇高考必备古诗词是什么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必备古诗词篇目变化 (与四川卷比较) 一、新增篇目: 初中: 1、《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4、《望岳》杜甫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6、《观刈麦》白居易 7、《雁门太守行》李贺 8、《泊秦淮》杜牧 9、《夜雨寄北》李商隐 10、《无题》李商隐 11、《相间欢》李虞 12、《渔家傲》范仲淹 13、《浣溪沙》晏殊 14、《登飞来峰》王安石 15、《游山西村》陆游 16、《破阵子》辛弃疾 高中: 1、《逍遥游》庄子 2、《师说》韩愈 3、《阿房宫赋》杜牧 4、《离骚》屈原 5、《锦瑟》李商隐 6、《虞美人》李煜 二、减少篇目: 初中无 高中: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 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3、《过秦论》贾谊(课文最后三段 4、《兰亭集序》王羲之 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6、《陈情表》李密 7、《滕王阁序》王勃 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9、《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10、《短歌行》曹操 11、《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12、《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13、《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14、《定风波》苏轼 1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16、《醉花阴》李清照 17、《声声慢》李清照 4.2019高考必背古诗文篇目解释如下 目前考纲并无变化: 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5.求高考古诗词默写练习题①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 。 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解析】 答案: ①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往事知多少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从试题来看,有如下特点:一是课内名句占较大比例,都是补出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形式为三选二,难度不大,实际上写对课内名句即得满分;二是课外名句是“常见”又“常用”的,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掌握。 例2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①舍南舍北皆春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_____ 。 肯与邻翁相对饮,_________ 。(杜甫《客至》) ②百川东到海,_________ ?少壮不努力,_________ 。 (《汉乐府·长歌行》)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_________ ;盈虚者如彼,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 【解析】 答案:①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樽酒家贫只旧醅 隔篱呼取尽余杯 ②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 谁家新燕啄春泥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默写能力,两个小题有三项出自诗歌,一项出自散文,三位作者是唐宋名家,题目以高中新教材规定背诵篇目为主,也涉及小学、初中课文的名篇名句,难度适中。这次命题,更注重对名篇的全篇或其中完整段落的默写,学生应能全篇(整段)背诵出这些作品。 例3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①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_________ ,受上赏;_________ ,受中赏;_________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_ ;数月之后,_________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 ,_________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 ”(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 ,那人却在,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 【解析】 答案: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于市朝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②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 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试题沿袭2005年“二选一”的形式,第1小题侧重于考“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控制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第2小题考“情景默写”(《青玉案》),默写内容虽不在《考试大纲》以内,却是考生很熟悉的,体现了考“常见常用”的内容的指导思想。因此,考生应做好背诵默写全篇(整段)的准备,并掌握一些常见的课外名句。 强 化 训 练 一、基础训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 ,_________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 ,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 ,_________ 。(韩愈《师说》) 4.夫夷以近,_________ ;_________ ,则至者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_________ ,朽木不折;_________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 ,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_________ ,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_________ ,_________ 。(杜甫《蜀相》) 9.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 ,_________ 。 (李白《蜀道难》) 10.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 ,_________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_________ ,_________ 。 (杜牧《过华清宫》) 12.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 ,_________ 。 (柳永《雨霖铃》) 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14.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_________ ,_________ 。 (曹植《白马篇》) 15.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 ,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16.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 。_________ (屈原《离骚》) 17.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18.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二、提高训练 (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均为任选两小题。 1.(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 ,_________ 。 (王实甫《长亭送别》)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 ,其志洁,_________ ;其行廉,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安徽卷) ⑴早岁哪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 ⑵① ,少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