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诗句

1.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相对应的名言是什么

最早的完全用这个句式是在哪本书中不明。但查语料库的结果是,这句话这样说,不晚于清朝(清白话小说中已有)。

至于单说“知其然”或“不知其所以然”,都可以上溯至先秦时,如《庄子》中就有“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最早讨论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关系,也就是这句话在意思上的源头,应该北宋时朱熹

朱熹的《建宁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中有:“蒙惠者虽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也。”句式最近。

而在《朱子语类》中,多次出现讨论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关系问题。

《朱子语类》卷九,《论知行》篇中说:

“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

“'事要知其所以然。'指花斛曰:‘此两个花斛,打破一个,一个在。若只恁地,是人知得,说得。须知所以破,所以不破者如何。’”

卷二十三,讲《论语》时有:

问:“‘四十而不惑’,是知其然;‘五十知天命’,是其所以然。如此说得否?”曰:“如门前有一溪,其先得知溪中有水,其后知得水源头发源处。如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四十时是见得那‘率性之谓道’;五十时是见他 ‘天命之谓性’。到六十时,是见得那道理烂熟后,不待思量,过耳便晓。”

2.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谁的名言

词语出处: 《建宁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蒙惠者虽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也。”

句式最近。 而在《朱子语类》中,多次出现讨论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关系问题。

《朱子语类》卷九,《论知行》篇中说: “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

“‘事要知其所以然。’指花斛曰:‘此两个花斛,打破一个,一个在。

若只恁地,是人知得,说得。须知所以破,所以不破者如何。

’” 卷二十三,讲《论语》时有: 问:“‘四十而不惑’,是知其然;‘五十知天命’,是其所以然。如此说得否?”曰:“如门前有一溪,其先得知溪中有水,其后知得水源头发源处。

如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四十时是见得那‘率性之谓道’;五十时是见他 ‘天命之谓性’。

到六十时,是见得那道理烂熟后,不待思量,过耳便晓。”好像没有。

3.“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欲摹写其情状,而心不能自喻,口不能自宣,笔不能自传。

原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欲摹写其情状,而心不能自喻,口不能自宣,笔不能自传。

出处:这句话出自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释义: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想要描写一下他的样子,心里却不能比拟出来,嘴上也说不出来,用笔也写不出来。

扩展资料:

引证:

1、唐代李节《饯潭州疏言禅师诣太原求藏经诗序》:“抑能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者也。吾请言之。”

释义:我只知道这件事情的表面现象,却说不出产生的原因,还请明示。

2、《建宁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蒙惠者虽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也。"

释义:虽然知道是这样,但是未必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原因。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