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午后的诗句1、午后恣情寝 唐 白居易 《慵不能》 2、柴门午后开 唐 白居易 《自喜》 3、午后郊园静 唐 白居易 《闲园独赏》 4、晴原午后早秋时 唐 贾岛 《酬姚合》 5、卯后新醅午后茶 宋 范成大 《寄题西湖并送净慈显老三绝》 6、船头午后炊烟起 宋 廖行之 《江皋即事》 7、日轮午后示全身 宋 释省念 《偈》 8、午后头昏一碗茶 宋 释师体 《颂古十四首》 9、午后如烹炊 宋 舒岳祥 《借成喜杉棚成》 10、午后钟鸣鹳鹤飞 宋 苏泂 《游天意寺》 11、野田午后爱日烘 宋 唐仲友 《石洞》 12、倦枕浑忘午后茶 宋 赵蕃 《筋竹这新居僧居邠录寄寺中留题次孙温叟所用》 13、茗椀聊充午后供 宋 赵蕃 《倪秀才惠橄榄二首》 14、连日午后雨 宋 郑刚中 《晚雨》 2.描写午后的句子1、午后阳光暖暖地香,我透过指缝看阳光,才发现时间很瘦,不经意间会溜走。我不去追离开的,不等待承诺中会来的,只把握自己的现在。是谁说,等待会让日子变得幸福,骗人的,很多事情,是会在你满怀希望的等待中就渐渐错了位的…… 2、这午后的时光,孕育着思绪的光。我将心事搁浅在心底,略去浮华,那沉淀的从容,更显质朴与纯净。此时,午后的阳光,也渐渐爬上了窗棂。那斑驳的投影,温暖了每一个角落,每一粒尘埃。 3、我喜欢这份沉静与安祥,更喜欢午后的时光。午后时光,虽没有黎明的旭日与朝气,也没有夕阳落晚之际的大气与磅礴,却有着温暖如玉的光辉,不喧哗,不张扬,以沉静的姿态,告别黎明,迎来黄昏。 4、快节奏的工作间隙,一杯清茶,一本书,一个人,在午后的阳台或隔着玻璃幕墙,过一个惬意的午后。那种安静到骨子里的放松,那种萦绕在茶香中的温馨,让我们一度远离尘世间的纷扰,真真正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安静而快乐的时光。 5、初秋的午后,我坐在电脑前,敲下了这些文字。窗外,清风扑面,带来了秋的味道。片片落叶于街边的甬道中起落翻滚,直至远去。若是,我们以秋叶煮茶,是不是会煮出浓浓的秋意?若是,我们以秋意煮茶,是不是会煮出人生的酸甜苦辣? 拓展资料: 午后:[ wǔ hòu ] 详细解释 1、下午。 2、《北齐书·萧放传》:“所居庐室前有二慈乌来集,各据一树为巢,自午以前,驯庭饮啄,午后更不下树。” 3、唐 白居易 《慵不能》诗:“午后恣情寝,午时随事餐。” 4、《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次日午后, 安太太 便先回来。” 3.形容午后的句子1. 这午后的时光,孕育着思绪的光。我将心事搁浅在心底,略去浮华,那沉淀的从容,更显质朴与纯净。此时,午后的阳光,也渐渐爬上了窗棂。那斑驳的投影,温暖了每一个角落,每一粒尘埃。 2. 英国人的饮茶习惯,最早始于17世纪。随着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18世纪中期以后,茶才真正进入一般平民的生活。英国贵妇人之间风行的时尚便逐渐平民化,下午茶风俗开始盛行于饭店和百货公司之间。 3. 不断涌现的人和事,将我的记忆塞满。而那调皮的阳光,却不断跃入眼帘,将回忆打断。午后的阳光,携带着浓浓的暖意,带着岁月的芬芳,悄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是一种温暖而圣洁的力量,可以将我们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 4. 我喜欢这份沉静与安祥,更喜欢午后的时光。午后时光,虽没有黎明的旭日与朝气,也没有夕阳落晚之际的大气与磅礴,却有着温暖如玉的光辉,不喧哗,不张扬,以沉静的姿态,告别黎明,迎来黄昏。 5. 于喧嚣的城市中,我总是愿意,将心绪放逐到午后的时光。在那样一段安静的时间里,我的手抚过温馨的纸张,让文字的正能量在内心升腾;或者跟朋友们亲切的交谈,让友情温暖着每一个逝去的日子;或者泡一杯清茶,让思绪沉浸在悠远的茶香中,淡泊而宁静的度过每一个春秋冬夏。 4.古人描绘午后的诗句夏意 【作者】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361303131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5.关于休闲时光的诗有哪些1、《归园田居 其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归园田居 其二》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3、《归园田居 其三》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归园田居 其四》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5、《归园田居 其五》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6.描述悠闲的诗句有哪些1.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3.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6.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7. 忙处人多闲处少,闲处光阴几个人知道? 独上小楼云杳杳,天涯一点青山小。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9.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 11.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12.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13.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4.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以赋诗。 15.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田园生活,山水为邻,花鸟相伴。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亦含“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因此,自古以来众多文人雅士便喜寄情山水田园,以此远离现实烦扰的城市生活。 于古代文人而言,他们需要一处安谧闲适之地,以洗净城市喧嚣生活的烦扰,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城市的生活,车辆鸣笛声响彻天际,耳边尽充斥着键盘的敲击声,时间被文件和应酬所填满,哪里才能寻得一处洗涤身心之地。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7.描述“时间过得很慢很悠闲”的古诗有哪些1、《斋居偶作》唐代:白居易 童子装炉火,行添一炷香。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床。 卷缦看天色,移斋近日阳。甘鲜新饼果,稳暖旧衣裳。 止足安生理,悠闲乐性场。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 岂有物相累,兼无情可忘。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 2、《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宋代: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3、《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唐代: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4、《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宋代: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5、《点绛唇·闲倚胡床》宋代: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