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不再回头的诗句表示不再回头的诗句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1. 1.1 原文: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2 译文: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2.2.1 原文: 《黄鹤楼 》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2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3.3.1出处:出自汉朝刘向所著《荆轲刺秦王》。 3.2作者: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沛郡丰 邑(今江苏丰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 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 易是其主要特色。 4.4.1 原文:《唐朝放妻协议》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冤家,故来相对……既 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蛾眉, 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4.2出处:据说,这是一份出土于敦煌莫高窟唐朝的和离书。 4.3赏析: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写下这八个字的时候,不知他的心头有没有一丝酸楚?入骨没有,眉 间心头又为何一瞬间忆及前世今生?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相遇。那今生的夫妻之缘,便是结了三生之缘。 所以,才会有今生西湖边携手同游、盏灯下为你画眉。这些年的赌书泼茶,终被烦躁、不 安、怨怼、痴怨替代,变成决绝的别离。 物是人非昨,她再也不是他的良缘,他再也不是她的执念。既然心灰烬,寸寸成冰,不如 承受这分裂之痛。道一声珍重,珍重,再珍重。 5.5.1 原文: 《有所思》 [两汉] 佚名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5.2 译文: 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 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 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 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 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 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 我同你断绝相思! 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 兄嫂也可能了知道此事,哎…… 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情绪更乱, 一会儿天亮了,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2.形容“决然不回头”的诗句有哪些1、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出自唐代令狐楚的《少年行四首·其三》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释义: 弓箭沐浴着霞光,宝剑照耀着寒霜。剑起案列的秋风,驰马飞出了咸阳。国土一角仍沦陷,天子没有收河湟。这种情况不改变,不拟回头望故乡。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自两汉曹植的《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释义: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自宋代郑思肖的《寒菊 / 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释义: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释义: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释义: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3.表示向前看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刘斧)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刀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4.表示“向前看”的诗句有哪些一、望岳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二、满江红 【作者】岳飞 【朝代】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三、题乌江亭 【作者】杜牧 【朝代】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五、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5.形容往事一去不复返、向前看的古诗有哪些1.《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唐代:李贺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2.《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3396339。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4.《题戴武库山水图歌》 年代: 明 作者: 刘溥 长笑司马迁,足迹半天下。 天下区区只九州,何乃中涂便回驾。 昆仑拔地撑九天,地脉四走瓜蔓延。 星分棋布耸乔岳,千里万里相钩连。 元气胚浑异南北,荒服之外何茫然。 天山冷断黑楼雪,海国瘴隔苍梧烟。 大江西来汇百川,黄河触裂蛟龙渊。 长风吹涛卷高雾,扶桑咫尺眉睫边。 周王八骏不足贵,蹀躞弄影瑶池前。 何不驾飚轮,望八极,手握斗柄云中旋。 仙人骖紫鸾,一去不复返。 浩荡千古怀,尧舜事已远。 不如高卧读书楼,采芳摘秀春复秋。 六经为山道为海,稷禼伊傅期同游。 手掖疲癃登寿域,熙熙皞皞无时休。 况君少年饱经济,直上天门朝冕旒。 昔人文势君可敌,昔人事业君须惜。 吐我胸中五色奇,醉倚秋云写寒碧。 5.《黄山观》 年代: 宋 作者: 蒋时中 黄鹤山中黄鹤观,黄鹤仙人此修炼。 功成羽化归丹丘,环佩珊珊度遥汉。 昔闻有鸟名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 仙人一去不复返,长松落雪秋霏霏。 6.形容回头的诗句1.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 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4.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辋川集.欹湖》唐代.王维 5.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1.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 释义: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赏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释义: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释义: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4.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辋川集.欹湖》唐代.王维 5.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释义: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赏析: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