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秋浦歌李白

1.古诗解释 秋浦歌 李白 十四首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2.秋浦歌的诗意

秋浦歌

(唐)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个)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3.李白 秋浦歌的意思是什么

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

《秋浦歌十七首》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西。

山公:指山简。

《秋浦歌十七首》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扩展资料: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

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

不过,李白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4.李白的 《秋浦歌》第十四首 的白话文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歌的一开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中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整个画面呈现出浓重的色调与强烈动感,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透过这种不同寻常的景象描写,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

接下来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是作者对正在紧张劳作的冶炼工人的正面描写,赧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李白对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而生成了一个全新的诗歌词汇赧郎,用来表达他对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劳苦大众的由衷的钦佩之情,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给了本来就十分敏感的诗人以强烈的内心震撼,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5.填写诗句李白的秋浦歌的诗句

一共17首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⑴。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⑵,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⑶。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⑷。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⑸。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⑹。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⑺。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⑻。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⑼。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⑽。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⑾。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⑿。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⒀。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⒁,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⒂,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⒃,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⒄。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⒅。

【其十七】 桃陂一步地,了了语声闻⒆。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6.李白的《秋浦歌》全诗是什么

全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资料拓展:

1.作者简介: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诗歌鉴赏: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7.李白的第十四首《秋浦歌》诗句意思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此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把寒川激荡了,当然不会,这只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2]

8.李白诗秋浦歌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组诗。

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组诗内容丰富,艺术高超,尤其是《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其15),更是脍炙人口。【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2).缘:因为。

(23).似个:像这样。个,这样。

组诗其他各首如下:秋浦歌(21)[1]【其一】秋浦歌汉语注音版本[2]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⑴。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⑴东大楼:即大楼山。王琦注:《江南通志》:大楼山在池州府城南六十里。

(21).秋浦歌:秋浦,湖名,在唐代的秋浦县(今安徽贵池西)境内。浦是有口与别的水相连的湖。

【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⑵,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⑵“鸵鸟”:王琦注:《太平寰宇记》:歙州土产鸵鸟。《郡国志》云:翎下青黄若垂绶,其状如蜀鸡,背如朱。

《祥符新安图经》:鸵鸟,一名楚雀,尤爱其羽,中矰弋则守死不动。《海录碎事》:鸵鸟出秋浦,如吐绶鸡。

【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⑶。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⑶“一朝”句:极言鬓发很快脱落变白。飒,凋零。

衰,头发疏落变白。【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⑷。

秋浦歌李白[3]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⑷超腾:跳跃;翻腾。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⑸。

⑸剡(shàn)县:今城在浙江嵊州。李白《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可见剡中山水之美。“风日”句:王琦注:《一统志》:秋浦在池州府城八十余里,阔三十里,四时景物宛如潇湘、洞庭。

【其七】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⑹。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⑺。

⑹“醉上”句:诗人自言像晋山简一样,醉酒后,倒骑马,酩酊无所知;像春秋甯戚一样,击牛角而望遇知己。甯戚,即宁戚,春秋时卫人。

以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桓公以为非常人,召见,拜为上卿。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裴骃集解: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gàn,白净),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

短布单衣适至骭(gàn,小腿),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桓公与语,说(yuè)之,以为大夫。⑺“泪满”句:谓自己像苏秦一样,费尽时日,不遇明君,其才不售。

《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⑻。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⑼。⑻水车岭:王琦注:《一统志》:水车岭,在池州府齐山。

⑼寄生:指寄生在树木上的植物。【其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⑽。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⑾。⑽“江祖”句:王琦注:《一统志》:江祖山,在池州府城西南二十五里,有一石突然出水际,其高数丈,上有仙人迹,名曰江祖石。

“青天”句:谓“江祖石”犹如以青天为背景,画出的一座屏风。扫,画。

⑾“绿字”句:谓石刻周围莓苔如锦。绿字,古人刻字于碑,填以色漆,称绿字。

【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⑿。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⑿石楠: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女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因冬夏长青不落,似有节操,故名女贞。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⒀。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⒀“逻叉”句:谓逻叉矶横如江面,险如鸟道。矶,横入江中的大石。

鱼梁:拦截水流以捕鱼的设施。这里指江中。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⒁,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⒂,看花上酒船。

⒁练:指白绢。⒂耐可:即安得。

表示希望。【其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⒃,歌曲动寒川。⒃赧(nǎn):因害羞而脸红。

这里指冶炼工的脸被火映红。【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22)愁似个(23)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2).缘:因为。

(23).似个:像这样。个,这样。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⒄。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⒅。

⒄田舍翁:老年的庄稼汉。采鱼:捕鱼。

采,捕捉。⒅言田舍翁的妻、儿为了捕白鹇,在稠密的竹林深处织网。

妻子,古时妻子指妻子和儿女。张,张网捕取。

白鹇,一种观赏鸟,雉类。罝(jū),捕鸟兽的网。

映,遮;隐藏。【其十七】桃陂一步地,了了语声闻⒆。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⒇。[4]⒆桃陂(bēi):池塘名,全名桃胡陂。

《李太白全集》中为“桃波”,《全唐诗》有注曰:“一作陂”。实应为“桃陂”。

了了:清楚。⒇闇(yīn):通瘖,缄默不语。

低头礼白云:意谓面对水中的云影,表现出敬慕的的神情。

9.秋浦歌的古诗词

秋浦歌

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个)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秋浦歌

十七首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描写的是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