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荒漠的诗句描写大漠荒凉的多见于边塞诗人,如岑参、王昌龄、高适等人,李贺也有之,一下几首以参考: 《碛中作》唐代——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七首》 唐代——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2.如祖鲁玛描写沙漠黄昏景象的诗句有哪些伍麦叶时代虽然不再出现蒙昧时期的沙漠诗人,诗句中淡化了沙漠气息,但吟咏自然仍是这一时期诗歌的重要题材。诗人以丰富的词藻、细腻的柔情描写自然风景,咏叹宇宙间的千变万化,抒发对大自然的真挚热爱。如祖·鲁玛(696—735年)描写沙漠黄昏景象的诗句,就是最好的范例:宁静的黄昏,有偶尔传来的回声与暗色 在夜的耳畔低语; 这声响来于大自然的深处,袅袅吟唱 等待夜和无垠沙漠的相遇; 在漫天的彩霞里,夜跚珊地来到 拖拽着的裙裾,任晚风吹起; 仿佛幼发拉底河的波涛,将我们擎举 突然间沙漠上滚滚风尘; 蔓延的蜃景覆盖了原先的一切…… 祖·鲁玛的诗中弥漫着大地的芳香,包含着大自然的声色光影。在自然诗方面,与祖·鲁玛风格相似的诗人还有里卡·哲利尔、沃法·哲米勒和努欧曼·欧曼尔。在诗境中,在情与景的交融上做出突出成就的诗人应属艾比·欧姆鲁·本·阿拉(689—770年),他写道:她起身后回到湿漉的土地 黎明时分,架上的灯光映照着她的裙纹; …… 她有着绸缎般的肌肤, 言语时的余音沁人心脾; 她的双眼是安拉造就, 流转间的光泽润似醇浆; 她有着闪电般耀人的微笑, 像玲珑的雏菊剔透香艳。 3.描写沙漠风景的诗句有哪些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描写边塞风景的诗句 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3、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5、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赛》 7、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8、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三》 1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 1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3、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15、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6、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17、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2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描写沙漠景色诗句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王维《使至塞上》 白话文释义:浩瀚的沙漠中孤烟直上,无边无尽的黄河上落日浑圆。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白话文释义: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白话文释义: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 4,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出自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白话文释义: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哀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胡人士兵个个眼泪双双滴落。 5,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出自宋代: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白话文释义:长空中,寒风翻卷朝云滚滚而去。朝行暮宿,千里途程,大地上,金兵驱载妇女迢迢而去。莽莽黄沙,一片白草,月光清冷地照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没有一点活气。 5.使至塞上中描写沙漠旷世奇景的诗句这个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析:这个诗句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6.有没一些描写沙漠风景的诗句或文章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唐)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马诗二十三首 之五 (李贺·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渔家傲 (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自发征夫泪。 7.形容荒野的诗句我行走在北方的原野. 脚下是一望无际的戈壁. 树和草孤独兀立. 石子和沙土裸露. 荒凉的秃山在风中打着冷颤. 空中看不见鸟的影子. 云层一片铁灰色. 我不知是否应该止步. 此时我将眼光投入更远处, 仿佛梦中的景象, 我看到一座座矗立的雪峰, 以其惊人的美丽与神秘, 让我满怀敬畏,不再孤寂. 是这个么?诗人布易写的.不过叫《北方的原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