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描写战乱,尸横遍野的诗句沙场行[乐府诗] 君不见, 沙场残阳红似血, 白骨千里露荒野. 遥望何处为战场? 乱云衰草带斜阳. 黄沙散漫风萧索, 孤村无人空战火. 腥风折草战壕塌, 月冷黄昏血染沙. 野云落日黑云低, 秋风瑟瑟老鸦泣. 战场髑髅缠草根, 荒村夜冷风叩门. 宁为太平犬, 莫做乱离人! 秋雨呜咽似鬼哭, 天阴雨湿阴风扑. 战火已熄鬼火绿, 狂沙乱走来复去. 战马哀嘶, 荆棘参差[cen'ci], 血袍污尘变做缁[zi]. 征雁悲鸣, 暗夜如屏, 卧尸未寒血半凝. 冤魂怨魄无名留, 古来白骨谁人收? 年年征战背故乡, 家中妻小空相望. 秋月已圆人未全, 夜雨如泪泣涟涟. ◆原创◆[想了整整一晚,最终决定用乐府诗的形式写出来, 希望你能喜欢,悬赏分:100 耶,不要白不要,白要谁不要?!] 2.形容死尸的词语形容环境恶劣人尸体到处的成语——尸横遍野、饿殍遍野。 饿殍遍野 è piǎo biàn yě 【解释】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结构】主谓式。 【用法】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正音】殍;不能读作“fú”;遍;不能读作“piàn”。 【辨形】殍;不能写作“浮”。 【近义词】尸横遍野、十室九空 【反义词】人寿年丰、民康物阜 【例句】封建社会时期;每逢灾年;百姓饥寒交迫;~;惨不忍睹。 3.形容尸体很多的成语尸横遍野——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尸体到处横着,鲜血流成了河。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尸居余气——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尸肉未寒——尸体还没完全僵冷。指人刚刚死亡。 死欲速朽——指人死了以后尸体腐朽得越快越好。人死入土为安。 以泽量尸——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葬身鱼腹——尸体为鱼所食。指淹死于水中。 走骨行尸——走骨: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骨骼;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走肉行尸——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残尸败蜕——残:破损的;败:败坏了的;蜕:昆虫脱的皮。残损的尸体,败坏了的躯壳。形容腐烂的骸骨。 堆垛死尸——堆垛:堆积;死尸:死人尸体。比喻文章一味拾取陈腐冷僻的典故,堆砌成文。 饿莩载道——莩:饿死的人。载道:满路。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同“饿殍载道”、“饿殍满道”。 饿殍遍野——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饿殍满道——殍:饿死的人。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伏尸百万——伏在地上的尸体有一百万。形容死伤惨重。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在地上的尸体有一百万,流出的血淌了一千里。形容死伤惨重。 沟中瘠——瘠:通“胔”,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暴露在山沟的尸体。指因贫困而死无葬身之地的人。 裹尸马革——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 横尸遍野——杀得到处都是尸体。 谏尸谤屠——向尸体劝谏,向屠伯指责杀牲的过失。比喻劝谏无济于事。 借尸还魂——迷信者认为,人死后可将灵魂附于他人尸体而复活。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掘墓鞭尸——挖开坟墓,鞭打尸体。形容凶恶或仇恨很深。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马革盛尸——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偶语弃市——偶语:二人相对私语;弃市:古刑罚,将犯人处死后将尸体暴露于街头示众。指在封建暴政下,人们相聚谈话就会被杀害。 转自 4.形容尸体很多到处都是的成语有哪些形容尸体很多的成语有尸横遍野,以泽量尸,饿殍遍野,血流成河,尸山血海等。 1. 尸横遍野(shī héng biàn yě): 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造句:激烈的战斗结束后,敌军尸横遍野,损失惨重。 2. 以泽量尸 (yǐ zé liàng shī):谓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造句:四入郊圻躏齐鲁,破邑屠城不可数,刳腹绝肠,折颈折颐,以泽量尸。 3. 饿殍遍野(è piǎo biàn yě):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造句: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殍遍野。 4. 血流成河(xuè liú chéng hé):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造句:南京大屠杀,尸骨如山,血流成河,使人目不忍睹。 5. 尸山血海(shī shān xuè hǎi):形容杀人之多。 造句:晨光渐炽,照耀在尸山血海之上,更显出几分恐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