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母女之间感情的诗句

1.描写母女情深的诗句有哪些

1、母女情 作者/李京颖 现代 宝贝,是你吗 妈妈等你好久了 你是坐在花苞里听妈妈说话吗 宝贝,妈妈现在把手放在有你的位置 好快乐,好幸福 你感受到了吗,亲爱的孩子 妈妈想见你,看你可爱的样子 想全世界的爱都围绕着你 咦,这是什么地方 好温暖 我听见有声音呼唤我 一束光芒照过来,我忍不住想抓住它们 我伸了伸手脚,想在里面跑动,跳舞,唱歌 妈妈在哪里,我想见我的妈妈 孩子叫第一声妈妈的时候,我的眼里含满幸福的泪水 孩子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她跌跌撞撞的可爱的样子 是我一生最甜蜜的回忆 还记得,她第一次背着小书包 小小的手牵在我的大手里,走进学校的校门 我百感交集,又担心又自豪 一整天都记挂在心里 妈妈,抱我 妈妈,牵我的手去外面 妈妈,这个世界好大,我哪儿都想去 当我喊出妈妈,妈妈就伸过来温暖的手 当我迈开第一步,妈妈的脸上满是笑意 妈妈的怀抱是幸福的港湾 一只小船就要启航了 妈妈,我想去看美丽的家乡滨海 那里是我幸福成长的地方 孩子,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去吧!天高地长有我结实的臂膀 风吼浪腾有我永远的守望 妈妈,家乡屋檐栓住了远飞的风筝 请让我提笔写歌,歌唱家乡滨海幸福生活 请让再次抚摸家乡滨海这片脉脉故土2、母女情 作者/才太吉 现代 苦日子过完了 妈妈却老了 好日子开始了 妈妈却走了 这就是我苦命的妈妈 妈妈健在时 我忙于工作了 觉得时间够长够远 我回到身旁时 妈妈却病入膏肓了 觉得心里亏多欠多 这就是你不孝的女儿 妈妈生我时 剪断的是我血肉相连的脐带 这是我生命的悲壮 妈妈升天时 剪断的是我情感连接的脐带 这是我生命的悲痛 妈妈给孩子再多 总感到还有很多亏欠 孩子给妈妈很少 却说是孝心一片 妈妈在时 “上有老”是一种表面的负担 妈妈没了 “亲不待”是一种本质的孤单 再没人喊我“丫头”了 才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飘渺 妈妈在时 不觉得“丫头”是一种爱称和荣耀 妈妈没了 才知道这辈子女儿已经做完了 下辈子给妈妈做女儿的福分 还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再轮到 小时候,妈妈的膝盖是扶手 我扶着它学会站立和行走 妈妈的话语是导航 我沿着它学会为人和处世 长大后,妈妈的肩膀是扶手 我扶着它学会安稳和守候 妈妈的唠叨是疼爱 我听着它学会关爱和温暖 离家时,妈妈的期盼是扶手 我扶着它历经风雨不言愁 回家时,妈妈的笑脸是扶手 我抚着它洗尽风尘慰乡容 妈妈没了 我迷惘了 瞬时被掏空了 我到哪儿去寻找 我依赖了一生的那个扶手 妈妈走了 我的世界变了 我的内心也变了 变成了没妈的丫头 变得不如能够扎根大地的一棵小草 母爱如天 我的天塌了 母爱如海 我的海枯了 慈母万滴血 生我一条命 还送千行泪 一声长叹 叹不尽人间母女情3、母女情 作者: 映日荷花 现代 母女 是世界上 最亲近的人 为了女儿 妈妈会舍弃 自己的一切所有 甚至包括最宝贵的生命 因为女儿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 女儿 是妈妈 贴身的小棉袄 一生一世让妈妈魂牵梦绕 带给妈妈世界上最大的傲骄 母女情 是永远无法割舍的爱4、母女情深 作者:唐宗宋祖 现代 湛蓝处,秋色弄情 拥岸的胡杨,嫩黄了景中景 相拉的手,契约了 二十多载的艰辛 相望中,又融成了淡淡的笑容 你长大了,我知足前生 只是在河边,你隐去的脚印 留下我太多的揪心 从此后,我守着家 看你嫁人。

过往的岁月里 你是否又在圆妈妈当年的梦 有一天,你终于懂得 放不开手的沉重 我老了,你一定要年轻 我老了,总记得你在河边的歌声 5、遥寄母女情 作者:微风吹拂 现代 夜里凉风吹,思乡梦飘飞。村头知了叫,山泉水流声。

为求谋生计,割舍母子情。远隔千万里,相呼两不应。

女儿上学想,上课无心听。母亲上班思,针扎手指疼。

寄望梦中见,如云浮升腾。仿佛风筝线,系着两地心。

母亲如筝飞,女儿紫握绳。风筝高飞远,握绳泪满巾。

风传风筝语,孩儿勿伤心。勤学健康长,喜迎风筝归。

2.描写母女情深的诗句

1、《岁暮到家》 清代:蒋士

原文: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2、《游子吟》 唐代: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3、《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唐代:王昌龄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释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4、《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原文: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释文: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5、《思母》 元代:与恭

原文: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释文:

霜殒芦花:寒霜把芦花摧残。芦花:后世专以芦花代指母爱。无复:不再。倚柴扉:指母亲倚门望儿。

黄梅雨:梅子熟时之雨,时当农历四、五月。黄梅谓梅子,熟时呈黄色,故称。典:典当,抵押。籴:买入粮食谷物。

3.描写母女情诗句有哪些

1.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所昏即君从母女弟)

唐代:卢纶

郎马两如龙,春朝上路逢。鸳鸯初集水,薜荔欲依松。

步帐歌声转,妆台烛影重。何言在阴者,得是戴侯宗。

2.凯风

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3.思母

宋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4.蓼莪

先秦: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5.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关于母子之间互相关爱的诗句

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堪比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代,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树与鸟

胡秉言

妈妈是棵大树

根深叶儿繁茂

结满累累硕果

奉献不求回报

孩子是只小鸟

垒窝在那树梢

大树细心呵护

小鸟快乐逍遥

妈妈是棵大树

根深叶儿繁茂

结满累累硕果

奉献不求回报

小鸟恋着大树

大树眷着小鸟

真真切切恩爱

相陪依恋到老

5.形容母女感情的成语

【舐犊情深】解释: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血浓于水】用来形容亲情的成语。古代滴血认亲,拥有血缘关系的亲子的血液便会在水中相融,即为此成语的来历。表意:血的浓度大于水 。

【慈乌返哺】慈:奉养.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亦作“慈乌反哺”.

【扼臂啮指】扼:用力掐;啮: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

【噬指弃薪】噬指:咬手指。指母子眷念的感情。

【骨肉之亲】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骨肉至亲】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

【骨肉之恩】像骨头和肉那样亲密的的恩情。指亲人间的深厚感情。

【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6.描述和父母之间感情的诗句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7.表达朋友之间感情深的诗句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上面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简要分析第三句中“惊坐起”一语的传神之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