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中山陵的诗句有哪些1、《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 同胞惟努力,天下为公忧! 2、《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西巡沧海浪,东泛舴艋舟.。 高枕长江水,仍担顺逆忧! 3、《五绝·题中山陵》 潮流沧海引,礼服号中山。 漫漫金陵梦,萦怀那一湾。 4、《七绝·中山陵怀古(新韵)》 济世英才旷世雄,黎民远客谒南钟。 功高不用碑文显,落定尘埃我为公。 5、《七绝·谒中山陵二首》 新途未竟身先殒,国父宏猷赖后昆。 未必高陵能静卧,金瓯未统到当今。 拾级肃步谒先行,徒拜衣冠卧寝陵。 革命未成声震耳,仍须努力励新征。 6、游中山陵有感(今韵) 一扭乾坤大地春,夷平帝制卓功勋。 金光闪闪三民字,赤露诚诚博爱心。 铜鼎长铭倭寇恨,江山永固四时新。 默哀国父长安息,两岸心桥初问津。 7、《七绝·南京中山陵》 苍松翠柏伟人陵,博爱民生倡振兴。 天下为公高理想,中山遗志永传承。 8、《十六字令·中山陵》 陵, 蓝瓦流光白壁莹. 如钟状, 唤起众人行. 陵, 翠柏苍松似卫兵. 群山拥, 千古仰先生. 2.描写中山陵的诗词挺拔的苍松翠柏, 在中山陵大道两边, 象威武的士兵守着陵园。 抬头望一级级阶梯, 述说先生革命道路坎坷多艰。 踏上永固的392级石阶, 一步步向上仰望先生碑亭, 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凝视先生的无字碑, 瞻仰先生慈祥的铜像, 天下无处不见墓志铭, 可先生留存千古的是无字碑。 唯有“天下为公”眧示众人, 丰功伟绩寥寥文字难表详尽。 先生领导推翻帝制, 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千古遗训: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碑上无字胜有字, 恩泽铭刻人民心, 世人敬仰。 3.关于中山陵诗句【魏晋】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放鱼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白沙渡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梅雨 【唐】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过长江 【唐】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唐】皇甫冉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分。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 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题长江 4.赞美中山陵的语句1、潮流沧海引,礼服号中山。漫漫金陵梦,萦怀那一湾。(《五绝·题中山陵》) 2、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同胞惟努力,天下为公忧!(《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3、西巡沧海浪,东泛舴艋舟。高枕长江水,仍担顺逆忧!(《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4、秀丽钟山巨龙藏,天下为公镇阴阳。若得生在前朝日,定随先驱平四方。再游燕子矶,昔日金陵逢知己,二人携手游燕子。如今身边无故人,独留江水满相思。 5、悠悠数千载的金陵城啊,你的历史,你的文化,你的浩然英雄气概,你的秦淮灯光浆影让多少人为之神往、为之动情,今天,我就要走进你的千古帝王梦,走进你的迷人秦淮情,与你同醉、与你共欢。 1、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3、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5.描写中山陵的雨天诗词七律 二十年后再谒中山陵 一望钟山故国春,先生事业已成尘。 苍松碧柳梧桐树,白日青天谒墓人。 帝制从来千载垒,共和已去百年身。 长躬一鞠登陵处,似有江涛拍水滨。 七律 重过明孝陵 正值春风返故乡,匆匆又过孝陵冈。 道边芳草年年绿,殿外梅花处处香。 远去皇孙堪寂寞,近旁野老说兴亡。 钟山自是真风景,却望煤山吊凤阳。 七律 再登梅花山 万点梅花次第开,孙陵岗上共徘徊。 南江春雨连天降,北国秋风入梦来。 总见英雄随浪去,未闻仙鹤驾云回。 东吴大帝归何处,山上梅花土一坯。 6.描写南京中山陵的一段话描写南京中山陵的一段话: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 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扩展资料: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为迎孙中山灵柩,从南京下关码头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榇大道,名“中山路”(又称中山大道)。灵柩所过之处都以“中山”、“逸仙”命名,以示纪念。(中山码头,中山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逸仙桥,中山门,陵园路) 中山陵墓道,由博爱坊至陵门,全长440米,宽36米,分辟三道,中间的一条宽12米,为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两条道路,各宽4.6米,植桧柏各二行。 在墓道两侧之间,由南向北,对称地排列了五对长方形的花池,雪松和桧柏对称地种植在每一对花池里,紧紧地护卫在中道两侧,显得高洁峻拔,气势雄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谒陵者走在松柏侍立的墓道上,不由得产生一种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山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