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闺中女子的词语拼音 dài zì guī zhōng 正音 中;不能读作“中毒”的“zhònɡ”。 辨形 待;不能写作“侍”。 近义 反义 结构 偏正式。 英译 用法 养成一个如珠似玉的女儿,不特好才貌,还缠得一双小足儿,现年十七岁,待字深闺。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回 来自 《礼记·曲礼上》:“女子待嫁,笄而字。” 2.古时候怎么形容女子各个年龄层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zd: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内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也有的说双十年华。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容待字闺中”也称及笄。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3.形容“少女待嫁的心情”的诗词有哪些1.《无题》晋·谢道韫 咏絮当年,娴花映水初惊艳; 清心何处,山月当空雪照明。 2.《浣溪沙》宋·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3.《临江仙·佳人》宋·李石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 倚栏闻唤小红声。 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 粉墙东畔小桥横。 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4.《清平调》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5.《清平调》唐·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4.古代女子待嫁叫“待字闺中”,男子待娶叫啥古人经常用“中馈乏人”或者“中馈犹虚”这两个称谓来形容还没有娶妻的年轻小伙子,意思就是说家里缺个媳妇、家里媳妇的位置还空着。 古语中常用“中馈”这个词语来表示家庭主妇在家从事家务劳动,后来这个词慢慢的引申为妻子的意思。 待字闺中的读音是dài zì guī zhōng,这个成语指的是留在闺房之中,等待许嫁。旧指女子成年待聘。 闺:女子卧室。字:女子许嫁。 女子的成年礼比男子要早好几岁,十五岁的时候就要举行成年礼,称作“笄礼”,“笄(jī)”是簪子,盘发结笄,表示成人了。这时要取一个“字”。 举行完笄礼,女子就可以出嫁了。但是在笄礼之后、出嫁之前的这一段时间,这位成年女子的状态就称作“待字”或者“待字闺中”。 、 扩展资料: 1、中馈乏人 中馈乏人 ,读音:zhōng kuì fá rén,汉语成语; 释义:中馈:古时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等事,引申指妻室;乏:缺少。指没有妻子。 出处:《周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白话文:妇女在家中料理家务,没有失职。 2、中馈犹虚 中馈犹虚,读音:zhōng kuì yóu xū,汉语成语。 释义:指成年男子没有妻子,家务无人操持。 出处:《周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用法: 作谓语;指没有妻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馈乏人 百度百科-中馈犹虚 5.待字闺中的意思是什么释义: 闺:女子卧室。留在闺房之中,等待许嫁。旧指女子成年待聘。 考:这个词的出现不会早于宋.自宋子平术流行以后,凡家中有子女出生,必请当地秀才或通达五术之人,排出八字,写在红纸之上,然后收藏起来.不论男女,到谈婚论嫁时,请命师合一下八字,故,家中有未嫁之女,则是待人求八字或求人拿八字来合.故称为待字闺中.此处的[字]是指生辰八字的意思. 出处: 《礼记·曲礼上》:“女子待嫁,笄而字。” 示例:养成一个如珠似玉的女儿,不特好才貌,还缠得一双小足儿,现年十七岁,待字深闺。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待嫁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