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形容男女年龄差距大而不能在一起”的诗词有哪些1、诗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2、出处 此名句摘自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不详。见载于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3、大概意思 感叹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的无奈辛酸。 诗中的无奈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差距,还有距离的远近。 也可理解成 你在谈请说爱的时候,我还不知情为何物,我知情为何物的时候,你已经远离了我 恨不能与你同时懂得情爱,天天与你相随,日日与你相守。 2.形容两个年龄相差很大相爱的诗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唐代长沙铜官窑,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民间瓷窑。在已发现的几百件器物上题写的各种诗句数十首,基本属于流行在市井巷里的歌谣,唐代潭州的民俗风情全凸现在这些瓷诗里。 3.古人对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呼有哪些男女有分别的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4.形容人与人之间差距大的古诗词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人生若想有所成,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境界)诗句的释义: 说明了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味在其中。 挖尽了门前泥土用来做瓦,可是自己屋顶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人寸指不沾泥土,却居住着瓦片如鱼鳞的高楼大厦.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的句子: 有时候你奋斗的终点却是别人的起点。他在讨论炒股以及商场上的趣事,而我却不知所云呆呆的坐在一旁。 有的注定富贵,整日花钱可以随心所欲。有的注定三餐愁日,无米下锅。 有的有房有车,而有的风餐露宿。有的不会多大的劲,就能有钱。 而有的终日劳碌奔波也只能糊口。有的勤勤恳恳一生,有的懒惰一生。 前者去奋斗人生,后者去做懒散一生。前者努力地去创造去追求高质量生活,而后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或许差距就是这样出来的。你还在努力奋斗或许目标不大就是多赚点钱,而有的人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