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雅俗共享的诗句

1.形容分享的诗句

诗词名:上元应制 作者:蔡襄 朝代:宋 体裁:七律 【分享快乐】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诗词名:喜迁莺 作者:晏殊 朝代:宋 体裁:词

风转蕙,露催莲。莺语尚绵蛮。尧蓂随月欲团圆。真驭降荷兰。褰油幕。调清乐。四海一家同乐。千官心在玉炉香。圣寿祝天长。

诗词名: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类型:记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有哪些有趣的雅俗诗

在中国浩瀚的诗海中,有一种诗的写法是先俗后雅,这类诗被人们称作“雅俗诗”。

传说唐伯虎有一首登山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万里江山都在望。”《论语》《孟子•梁惠王下》(《论语•子罕》)《荀子•乐论》《论衡•四讳》《河岳英灵集叙》《全拙庵温故录》《典雅词》《碧鸡漫志》:《离骚》《六州歌头》、《望乡人》、《吴音子》《大酺》、《兰陵王》、《六丑》《典雅词》、《乐府雅词》《碧鸡漫志》、《词源》《乐府雅词引》《乐府雅词》《调笑《瑞鹤仙》《竹枝词序》《中山诗话》《花间集》传说唐伯虎有一首登山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万里江山都在望。”

3.有趣的雅俗诗有哪些

重雅轻俗,严雅俗之辩,在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是,什么样的是雅,什么样的是俗?却从来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身份,甚至不同的人物,都会有不同的雅俗观。 从本源上讲,雅俗间的区别,跟先秦的 “君子”“小人”之别关系甚为密切。

君子与小人,是就人的品性进行划分,而雅俗的区别则注重点在人的情趣上。孔子骂人,就径呼之为“小人”,还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名言。

最古老的君子的含义,主要指受过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而一般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也跟那些无德之人被并称为“小人”,这样的划分方式,带有儒学伦理文化的色彩,但对后世中国的文化心理影响至为深远。从东汉直到魏晋时期,士族兴起,九品中正制作为选官的标准,对人品的要求最为关注。

于是品评人物,成为当时十分重要的带有政治意义的活动,当曹操被评为: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时,他本人即大为高兴。刘备听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指刘备)与操尔”时,因为担心曹操看透了他的心思,竟至于手足无措,筷子落地。

在名士追求玄远之旨的风气驱动下,魏晋时评人,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清”“浊”论人,若被许有“清气”,有“清神”,能“清谈”,那么,就有资格入“清流”,成为上流社会中受人尊重之人,否则,若有“浊气”,则纵有天大的本领,也不会被上层“清流”接受。这其实是在气质层面的雅俗意识。

由于最初的雅俗之别,就已经把 “义”和“利”牵扯进去了。因此,后世在论雅俗之别时,义利态度成为一种很重要的衡量指标:重义之士,即为雅士;重利之人,即是俗人。

在以农为本的思想下,重农轻商在封建社会保持着其一惯性地位,因而,以谋利为主的商业活动,自古就被视为俗举。唐代科举考试中,商家子弟跟市井之徒一样,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

白居易还专门为这些写过文章,为之鸣不平,但并不能动摇传统的社会基础。宋代时,城市经济不断发达,商业活动也越来越繁荣,雅俗之辩也日益激烈。

宋代戏曲《宦门子弟错立身》中,对儒生爱上唱戏女进行嘲讽,很能说明问题。而且,雅俗之别,还促使宋代文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些正统文人,为了维护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不断地对当时新起的俗文化样式进行排斥和打压,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地为“雅”文化树立标准,希望借“圈定”雅文化以达到与俗文化相区别的目的。

结果导致“雅”文化因受到禁锢而日益僵化并衰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