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牺牲奉献的古诗句有哪些《病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对酒》 ——清·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2.谁有赞美革命牺牲的的诗歌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仪容。 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 长征 一部两万五千里的浩瀚史诗 独版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抄在了斯诺的美式笔记里 让全人类的读者 为之颤栗 史诗因围剿的抑窒奋然起笔 几万双草鞋的灵感奔涌如铁流决堤 七百二十个日日夜夜 展开了万水千山立体交叉的磅礴运思 艰难险阻多项辐合惊心动魄 力挽狂澜伏笔照应百感交集 声东击西运筹帷幄回肠荡气 霞光曙色彩线穿珠升华妙笔 风潇潇马嘶嘶穿越雪山 天苍苍地茫茫爬过草地 路迢迢人意志如钢 诗浩浩歌漫漫创造壮举 造就了一种精神 震惊了两个世纪 把濒临绝境的旧中国 走出了柳暗花明翻天覆地 这条英雄的路啊 还要我们继续 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一直走下去 3.关于形容“革命”的诗句有哪些关于形容“革命”的诗句 夏明翰《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字桂根,祖籍湖南衡阳县,1900年农历八月生于湖北秭归。1917年春,夏明翰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湖南,夏明翰和同学们走出校门,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8年初,夏明翰被党调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由于叛徒的出卖,同年3月18日他不幸在武汉被敌人逮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当敌执行官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夏明翰写下了上述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 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夏明翰悲壮地牺牲了,时年仅28岁。 杨超《就义诗》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①这首诗,是杨超烈士就义时高声朗诵的。 ②杨超(1904-1927):江西德安人。1923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在北京大学加入中国**。1926年由党派回江西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后赴德安担任中共县委书记。1927年4月**背叛革命,杨超同志曾经转往南昌、武昌、河南等地工作;10月,党任命他为特派员再回江西,不幸在九江被特务逮捕。1927年12月27日在南昌市德胜门外下沙窝牺牲。 ③这句有时也被写作“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④春秋时代,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没有一点罪而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胥逃到吴国,取得了吴王的信任,起兵打进楚国京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报了杀害他父亲和哥哥的仇恨。这里是说革命必将获得胜利,烈士的鲜血绝对不会白流,具有英雄气概的革命同志一定会向敌人讨还血债的。 周文雍《绝笔诗》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绝笔诗》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周文雍所作的一首诗。1928年春,周文雍和假称夫妻关系一起坚持地下工作的陈铁军同志同时被捕,被捕后周文雍在监狱墙壁上写下了该诗,并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吉鸿昌《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译文 编辑 我憎恨自己没有为了抗日事业而死,以至于今天感到如此的羞耻。 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国家都成了这样,我又何必珍惜我这颗头! 梅岭三章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 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东省南雄梅关古驿道的中段旁也立有一块《梅岭三章》手迹诗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