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描述"五胡乱华"【简介】 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又称永嘉之乱或五胡十六国。 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 【五胡乱华的起因】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中国北部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长期以来受到压迫的胡人趁机起兵作乱,整个中原地区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达130多年的分裂割据、互相混战的动荡时期。 【造成的影响】 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北方长期陷于战乱,晋室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掌,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胡族和汉族的隔阂逐渐消融。这一时期,是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作为在中原具有绝对文化统治地位的汉族同样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为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注入了文化基因。 【胡人的暴行】 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公元304年,慕容鲜卑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为之断流。 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 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 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西晋人口2000万),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 这些汉族女子是被羯族人当作“双脚羊”来饲养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由于北方与南方长期隔绝,胡人受汉文化影响相对较小,北方文化经济文明发展缓慢,一般处于未开化的愚昧状态,这些吃人记载的大部分是真实的。后来的很多关于饥荒和叛军流民吃人的记载正是由此而来。 2.【关于五代十国这段历史有没有什么形容它词语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社会经济、文化受到颇大影响。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局势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五代十国的统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他们都是凭借武力扩大各自的势力而夺取皇位的。五代实质上是夺取了中央权力的节度使建立的政权,十国则是割据各个地方的藩镇势力的继续。 小结:五代十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大分裂时期,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南方相对安定,社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用史实说明了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我国南方的经济发展,使得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周世宗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进行改革,使后周国力大为增强,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3.形容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诗词男儿何不当走狗,卖掉中华五十州。 请君且看教科书,几个英雄威名留? 人说历史后人写,后人不记祖先仇。 只说英雄违天命,阻碍融合逆潮流。 岳飞功高非英雄,冉闵屠胡万事休。 天祥成功张煌言,不及施琅一走狗。 满夷胡虏成兄弟,民族融合是主流。 五胡乱华无人记,扬州十日血白流。 清宫大戏连台唱,康熙雍正人心收。 汉人皆成胡人狗,可喜之辈也风流。 秦桧三桂弹冠庆,败类如今能出头。 他朝日寇来融合,中华家庭添新口。 开门焚香来庆祝,民族突破五十六。 4.求推荐五胡乱华时的书籍,不要小说,不要古文推荐 纵横十六国 陈羡 客观说事,有趣奇妙深刻 前言 序章 从三国归晋说起 第一部永嘉之乱 一 南匈奴兴起 二 刘渊建汉 三文“达”武“曜” 四 蜀中流民 五 羯人石勒 六 石勒归汉 七 汉晋洛阳大战 八 洛阳沦陷 九 刘琨孤城抗汉兵 十“右侯”张宾 十一 陈元达锁腰谏刘聪 十二 石勒诈降破王浚 十三 西晋灭亡 十四 汉宫之变 十五 两个赵国 十六 前赵的末日 第二部 慕容鲜卑 一 前仆后继的鲜卑人 二 辽东三部 三 慕容翰巧计败宇文 四 慕容家族的内乱 五 后赵的危机 六 暴君石虎 七 前燕建国 八 燕赵构恶 九 成汉衰落 十 慕容翰百步射环 十一 统一辽东 十二 桓温灭汉 十三 石虎之结 十四 腥风血雨 十五 乱世中的乱世 十六 前燕南侵 十七 慕容恪摆连环马阵 十八 三分天下 第三部 淝水之战 一 桓温北伐 二 独眼妖王 三 苻坚出场 四 王猛铁腕治前秦 五 慕容氏的悲哀 六 夕阳余辉 七 三伐中原 八 河套双雄 九 前燕灭亡 十“连环套”之谜 十一 可怕的谶纬 十二 历史的安排 十三 大战的序幕 十四 荒唐战争 十五“仁义”的叛徒 十六 狼子野心 十七 邺都烽烟 十八 苻坚的最后一年 第四部 逐鹿中原 一 拓跋珪建魏 二 乱世群雄 三 苻登与姚苌 四 慕容垂傲视关东 五 后燕的隐患 六 参合陂的哭声 七 燕国分裂 八 凉州烽火 九 沮渠蒙逊卖兄称王 十 后秦盛极而衰 十一 后燕的结局 十二 金刀太子 十三 刘裕灭南燕 十四 末代匈奴 十五 关中之乱 十六 刘寄奴却月退魏兵 十七 泪眼望长安 十八 拓跋焘一统北方 梅毅的书也可以 华丽血时代。 5.形容退隐的诗句1.《饮酒·幽兰生前庭》 魏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2.《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宋代-辛弃疾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蓴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3.《醉落魄·栖乌飞绝》 宋代-范成大 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4.《 西江月·万事云烟忽过》 宋代-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5.《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宋代-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6.五胡乱华的详细解释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 又称永嘉之乱或五胡十六国。 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其他还有丁零 、乌桓、吐谷浑等等。 [编辑本段]【五胡乱华的起因】 【五胡乱华的起因】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于是中原大乱,在百馀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又因为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曾撰的《十六国春秋》一书,该书将较具代表性的十六个政权独立记录,故又有将此一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者,实则政权的数目远逾十六个,建立者也不限于胡人。 【五胡乱华的历史阶段】 五胡乱华 的历史阶段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 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 割据政权。 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 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 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 凉(汉)、夏(匈奴)、北燕(汉)。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 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十六国时期。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氐、羌,史称五胡。 习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时,秦、雍、并三州膏腴之地已为羌、氐、匈奴所聚居,羌族及杂胡居泾水及 渭水下游以北,氐族居渭水中游两岸及下游南岸。 匈奴族则居汾水中下游,羯族居蜀漳 河上游。西晋政府的民族歧视及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引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294年匈奴郝 散反,攻上党,不久被杀,公元296年郝度元联合羌、胡反,杀北地太守,又击败冯翊 太守及雍州刺史。秦、雍二州氐、羌皆响应,推氐帅齐万年为帝。 大疫、大旱、饥馑, 使起义声势日大,历时4年才被镇压下去。汉民大量流亡梁、益、荆、豫等州求食。 由 于官吏的迫害,益州流民推举巴氐豪酋李特父子为首,先后击败益州刺史赵廞、罗尚。公元304年李雄据成都称王,公元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民多富实。 公元347年灭于东晋。 西晋门阀士族独占政权,排斥寒门士族和少数民族贵族,引起后者强烈不满,八王 之乱,王室兵戈相残,给各族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西晋政府残忍腐朽暴露无遗,统治机 构分崩离析,统治力量急剧削弱。这时匈奴诸部贵族密议“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共 推刘渊于公元304年举兵反晋,称汉王,建庭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东北)。刘渊字元 海,幼习儒学,又久居洛阳,接触诸王,宰辅、名士。 他声称继承汉祚,立汉高祖以下 三祖五宗神主祀之。王弥、石勒等亦领兵附之。 公元308年即帝位,徙都平阳(今山西 临汾市西南)。两次派兵攻洛阳,皆不克。 公元310年刘聪继位。公元311年遣刘曜、王 弥、石勒等攻陷洛阳,俘晋怀帝。 公元316年又遣刘曜攻陷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俘晋愍帝,灭亡西晋。公元319年刘曜即帝位于长安,改国号为赵,改祭匈奴冒毒单于 及刘渊,史称前赵。 疆域北至朔州(今甘肃固原县)南至略阳(今甘肃天水市),西至 抱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东至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与后赵为界。公元329年灭 于后赵石勒。 石勒,上党武乡羯族小帅,因饥寒曾被掠卖为奴,后聚18骑为盗,又召集亡命随汲 桑破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后奔附刘渊,屡立战功。 公元311年攻灭王衍所率 司马越军10余万,又与刘曜、王弥攻陷洛阳。随即火并王弥,南攻江、汉。 纳谋士张宾 计,以襄国(今河北邢台市)为据点,取幽冀二州。公元319年称赵王,史称后赵。 公 元329年灭前赵,迫前凉称藩,统一了北方。疆域东至海,西至抱罕,北至阴山、渔阳 (今北京市北),南以襄阳、合肥与东晋为界。 石勒以羯族为国人。立太学,培养羯族士人,提高羯族文化素质。 实行九品官人制, 招纳人士。“遣使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均百姓田租之半。” 恢复和发 展了生产。石虎继位后,徙都邺,公元350年为冉魏所灭。 冉闵建立魏国,都邺,史称 冉魏。公元352年为前燕所灭。 此后,中原为前燕和前秦所统治,凉州则一直为前凉割 据。 公元301年张轨任凉州刺史,平定州境,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守境安民。 曾 多次派军去保卫洛阳、长安。西晋亡后,仍奉西晋正朔,中原士民多避难于此。 史称前凉。其孙张骏曾派杨宣领兵越流沙,伐龟兹、鄯善,于是,西域皆降。 疆域东至黄河, 西至葱岭,北至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南至南山(今甘肃祁连山)。公元 376年为前秦所灭。 鲜卑慕容部经济文化较落后,原居辽河流域,在汉族封建生产方式影响下,逐渐封建化,先后徙居大棘城(今辽宁义县)、龙城(今辽宁朝阳市)、蓟(今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