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东吴诗句一剪寒梅.七绝.赏双色桃 情侣园中赏碧桃, 红腮素面竞相娇。 玄都观里何曾见? 浩荡东风沐二乔。 铜雀楼台空锁梦; 金龟夫婿最知兵. 国色双花相闰栽,周郎分得小枝来。 汉宫早有君王见,金屋须教一处开。 二乔宅 清王士祯 修眉细细写春山,疏竹冷冷响佩环,霸气江东久消歇,空留初地在人间 洞庭是夫婿战利品,埋香兹有托,三分鼎亡,抔土不亡。 ——吴恭亨再题湖南省岳息 二乔卷 宋无 一. 又思君,不忘君.犹记小乔初嫁时,玉颜金仗催. 忆周郎,顾周郎.自古沙场少人归,小乔含泪挥. 阿姨渺何存,想当环佩归来,应共话洞庭夜月 老瞒空欲锁,对此松楸凭吊,最难忘赤壁东风 三国美女大乔小乔诗词汇集 绿珠犹作坠楼人,铜雀春深,最恨旧传非礼语; 二女远来巡狩地 ,潇湘月冷,怜固有未归魂 小乔墓庐内一幅对联传诵至今: 绿珠犹作坠楼人,青春痘,铜雀春深,最恨旧传非礼语; 二女远来巡狩地,潇湘月冷,可怜同有未归魂。 铜雀有遗悲,豪杰功随三国没 紫鹃恨无限,潇湘冷月二乔魂 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 杜鹃啼夜月,也是英雄夫婿,三更犹悼美人魂 乔女自然娇,深恶胭脂胶绡脸 止戈才是武,何劳铜铁铸镖锋 铜雀楼台空锁梦; 金龟夫婿最知兵. 从来天意总怜长,姊妹花都并蒂开。繐帐尘封铜雀冷,东风吹不到漳台。 2.三国东吴诗句一剪寒梅.七绝.赏双色桃 情侣园中赏碧桃, 红腮素面竞相娇。 玄都观里何曾见? 浩荡东风沐二乔。 铜雀楼台空锁梦; 金龟夫婿最知兵. 国色双花相闰栽,周郎分得小枝来。 汉宫早有君王见,金屋须教一处开。 二乔宅 清王士祯 修眉细细写春山,疏竹冷冷响佩环,霸气江东久消歇,空留初地在人间 洞庭是夫婿战利品,埋香兹有托,三分鼎亡,抔土不亡。 ——吴恭亨再题湖南省岳息 二乔卷 宋无 一. 又思君,不忘君.犹记小乔初嫁时,玉颜金仗催. 忆周郎,顾周郎.自古沙场少人归,小乔含泪挥. 阿姨渺何存,想当环佩归来,应共话洞庭夜月 老瞒空欲锁,对此松楸凭吊,最难忘赤壁东风 三国美女大乔小乔诗词汇集绿珠犹作坠楼人,铜雀春深,最恨旧传非礼语; 二女远来巡狩地 ,潇湘月冷,怜固有未归魂 小乔墓庐内一幅对联传诵至今: 绿珠犹作坠楼人,青春痘,铜雀春深,最恨旧传非礼语; 二女远来巡狩地,潇湘月冷,可怜同有未归魂。 铜雀有遗悲,豪杰功随三国没 紫鹃恨无限,潇湘冷月二乔魂 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 杜鹃啼夜月,也是英雄夫婿,三更犹悼美人魂 乔女自然娇,深恶胭脂胶绡脸 止戈才是武,何劳铜铁铸镖锋 铜雀楼台空锁梦; 金龟夫婿最知兵. 从来天意总怜长,姊妹花都并蒂开。 繐帐尘封铜雀冷,东风吹不到漳台。 3.关于“苏州”的古诗有什么枫桥夜泊 朝代:【唐】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送人游吴 年代:【唐】 作者:【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正月三日闲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青玉案 年代:【宋】 作者:【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横塘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雨垂杨系画船。 (竭力为您解答,希望在新浪微问给予【好评】,非常感谢~~)。 4.与苏州、姑苏、东吴等相关的诗词与姑苏有关的有一首 张继 夜泊枫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 月落夜深,繁霜暗凝。 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 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 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 “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 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 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 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与东吴有关的~有杜甫的一首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5.绝句这首诗写出对仗的词语,什么多东吴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