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关于名人急流勇退的事例范蠡,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名贾和实业家。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 张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 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2.形容勇武的诗句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怯防勇战】小心设防,勇敢出战。 群威群胆】威:力量;胆:胆识。集中群众的力量和胆识。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杀敌致果】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无所畏惧】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 勇而无谋】谋:计谋。虽然勇敢,但没有智谋。 勇冠三军】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勇猛果敢】形容处事勇敢决断。 勇猛精进】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智勇双全】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装怯作勇】本来胆怯,却装出勇敢的样子。 扯鼓夺旗】形容作战勇敢。 瞋目扼腕】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大勇若怯】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3.形容退步的成语有哪些不进则退、逆水行舟、急流勇退、知难而退、打退堂鼓 一、不进则退 [ bù jìn zé tuì ] 【解释】:不前进就要后退。 【出自】:春秋 邓析《邓析子·无后篇》:“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 【译文】:如果不用力向前划,就一定会后退,不喜欢就担忧,就不能灭亡,这世上的人的正常思维。 二、逆水行舟 [ nì shuǐ xíng zhōu ] 【解释】: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三、急流勇退 [ jí liú yǒng tuì ] 【解释】: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出自】: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译文】:火的颜色上升虽然有几个,急流勇退难道没有人 四、知难而退 [ zhī nán ér tuì ] 【解释】: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译文】:看到可能就行,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是军队的善政呢。 五、打退堂鼓 [ dǎ tuì táng gǔ ] 【解释】: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出自】: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译文】:到了最后,打散堂鼓,将马牵了过来来,回自己的家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