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老人贫困的诗句

1.写杜甫晚年贫困生活的诗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2.形容老年人的诗词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在著名的《春望》中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实,这满头稀疏的白发是诗人忧愁劳心所 致。

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然而却眼睁睁看着挚爱的国家一步步沉沦,这无疑是对他最沉痛、最残忍的打击。春来,祖国的大好河山依 旧,只是战乱之火却无情地蔓延,国破家亡,哀鸿遍野,连花鸟都让人触目惊心。

更可怕的是音信不通,家里的亲人境况如何,不得而知。当时杜甫年仅46岁,本不应该有太多的白发,因为忧愁而生白发,因为忧虑而致白发脱落,以至越来越稀疏了,几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通过 “搔”这一个动作,把内心的焦虑彷徨和痛苦之情,极其有力地表达出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白发苍苍,忧愁郁闷的老人形象。“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在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不过四十岁,却已经“尘满面,鬓如霜”了。

“尘满面,鬓如霜”,简单质朴的六个字,把作者饱经 风霜、仕途失意的坎坷人生概括出来。诗人陈师道也是如此,他在《除夜对酒赠少章》一诗中感慨道:“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说自己备受无情的现实之摧 残,以至头发脱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显现红光。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实写,“颜衰酒借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

诗人此时不过三十出 头,本不应该有白发衰颜,只不过是借此表达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艰辛罢了。据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

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 史,但朝廷以陈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曾巩去世后,陈师道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以至孤苦伶仃。

直至宋 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在这样的人生遭际中,诗人怎不“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呢。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白居易的《秋雨夜眠》一诗,诗人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安闲的老翁形象。“凉冷三秋夜”是老翁所 处的背景,他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十分“安闲”。

“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两句,写老翁就寝的 情景,也是“安闲”的一个具体体现。

“卧迟”是老年人的特性,正因为睡得晚,他才能在秋雨声中“睡美”。灯灭之后,闻着窗外淅沥的秋雨声入眠,他的心中是 静美的,连梦都是美的。

睡醒之后,他仍是安闲的——“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可他还要添香,打算 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末两句“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以景作结,写出老翁淡泊清净的内心。

此时,诗人白居易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俨然“安闲一老翁”,再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自然特别淡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写《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这首诗时,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正踌躇满志,充满乐观自信的情调。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 了,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不由得感慨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作者认为神龟虽然可以活几千年,最终仍难免一死,腾蛇虽能乘云驾 雾,最终仍不免成为土灰。人生也是如此,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诗人却唱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高歌。他说,千里马虽然形老体 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那些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一颗勃勃雄心,他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息。诗人以千里马自比,表 达自己不应因年暮而意志消沉,而要乐观奋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力。

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气势豪迈,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 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则高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以反诘领起,并作回答。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来,正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然而,在苏轼看来,人的青春虽然不可再现,但人可以老当益壮,可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使人焕发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样。

这两句振奋人心的议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休将白发唱黄鸡”,再次唱出催人奋进之曲。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而作者却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求:形容老人一生辛劳,晚年安享的诗句或者是古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出处:《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白话译文: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扩展资料: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

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

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源记

4.描写老人的诗句

形容老人的诗句:

1、千般苦,万样难,听我从头说一番。

2、头发少,顶门寒,凉风飕的脑袋酸。

3、真难受,颜色变,眼前生死两可间。

4、脚又麻,腿又酸,行动坐卧真艰难。

5、亲朋老幼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

6、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难嚼囫囵咽。

7、鼻子漏,如脓涎,常常流落胸膛前。

8、年轻人,笑话咱,说我糊涂又装憨。

9、老来难,老来难,少年莫把老人嫌。

10、提起前来忘了后,颠三倒四惹人烦。

11、雀蒙眼,似鳔粘,鼻泪常流擦不干。

12、耳聋难与人说话,插七插八惹人嫌。

13、一口不顺就噎着,卡在嗓喉噎半天。

14、年老苦,说不完,仁人君子仔细参。

15、茶盅饭碗人人恶,席前陪客个个嫌。

16、儿孙不给送茶水,反说老人嘴好馋。

17、冷天睡觉常戴帽,拉被蒙头怕风钻。

18、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头前。

19、盼明不明睡不着,一夜小便六七番。

20、莫要嫌,莫要嫌,人生不能常少年。

21、侧身睡,翻身难,浑身疼痛苦难言。

22、怕夜长,怕风钻,时常受风病来缠。

23、老来肺虚常咳嗽,一口一口吐粘痰。

24、扶杖难行二三里,上炕如同登泰山。

25、无心记,糊涂缠,常拿初二当初三。

26、老得这样还不死,你要在世活千年。

5.描述老年人的诗句

描述老年人的诗句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5.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6. 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7. 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8.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9.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10. 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11.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12.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13.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14.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15. 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16. 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17. 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18.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19.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20.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21.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22. 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23. 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24.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25.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6.形容孤老人的诗句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返老还童:扭转;还:回复原来的状态.扭转衰老,回复童年.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现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与活力,精力异常旺盛.

老当益壮:老:老年;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豪壮.

宝刀未老 :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年老体衰 :指身体体力跟不上,或者比喻心有余力不足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龙钟 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老气横秋: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耄耋之年:耄耋: 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暮景残光 :景:能“影”,日光.指夕阳残照.比喻风烛残年,余日无多.

年老体衰:指身体体力跟不上,或者比喻心有余力不足赞同70

7.描写老年的诗句有哪些

1.《小寒食舟中作》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2.《好事近·桃柳旧根株》

年代: 宋 作者: 程大昌

桃柳旧根株,春到红蔫绿茁。

一似老年垂白,带少容_发。

浮家泛宅在他乡,难得会瓜葛。

幸对此番乐饮,任宵分明发。

3.《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韩淲

霜后黄花尚自开。老年情绪为何哉。

株株浑是手亲栽。秋际有言挥玉尘,

冬来无梦绕金钗。相思一夜发窗梅。

4.《偶成 其三》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山郭方迎五日春,飞飞风雪欲愁人。

老年作客殊无策,适兴吟诗似有神。

溪上梅花谁可共?天涯鸥鸟漫相亲。

酒阑细看柴桑论,始觉桃源不避秦。

5.《逍遥咏》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真空达得便须休,二起生三一上求。

谩说希给来遂古,还知造化不同流。

伏藏密旨机关内,合会非常本自由。

若遇逢师亲口袂,老年返少保千秋。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