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莫字的诗句1、[唐] 陈去疾《送人谪幽州》 原文选段: 莫言塞北春风少,还胜炎荒入瘴岚。 释义: 不要说塞北的春天很短,总比沙漠的瘴气强。 2、[宋] 范师孔《高楼》 原文选段: 莫羡高楼高,莫羡美女美。 释义: 不要羡慕高楼的高,不要羡慕美女的美。 3、[宋] 冯观国《题栋》 原文选段: 莫道男儿无去路,碧霄云外有仙梯。 释义: 不要说男儿没有出路,没准还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4、[宋] 吴端《山居漫兴》 原文选段: 莫笑山庄小,偏於隐者宜。 释义: 不要想起这个山庄太小了,这里偏僻安静最适合隐居的人。 5、[宋] 徐某《示女》 原文选段: 深宫富贵事风流,莫忘生身老骨头。 释义: 在皇宫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别忘了生你养你的老母亲。 2.“莫负好时光”是哪首古诗里的句子是《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中的句子。作者是唐代李隆基。原文如下: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译文:你装饰珠宝的高高的发髻,最适合宫中流行的式样。你的脸庞像莲花一样鲜嫩,肌肤白里透红散发馨香。你青黑的眉毛不需人工描画,天生双眉入鬓又细又长。不要倚仗自己有倾国之貌,应该嫁给一个有情有意的如意郎。我和你正当青春年少,千万不要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扩展资料: 好时光:词牌为唐明皇李隆基所创。前后片各四句,共五十五字。前后片的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 宝髻(jì):插戴珠宝的发髻。 偏宜:甚合。 宫样:宫中流行的式样。 莲脸嫩:象莲花那样鲜艳娇嫩的脸。 体红香:体,即躯体,这里指女子的肌肤。红:红润。香:馥郁芳香。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眉黛即眉毛。 倚:倚仗。 倾国貌:极言妇女之美貌。 作者简介: 李隆基:世称唐明皇、唐玄宗。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在位四十五年。纵观玄宗一生,英武善战,智谋超群,其人多才多艺,知音律,在《乐府杂录》中羯鼓条下有“明皇好此伎”之言,在拍板条下有“拍板本无谱,明皇遣黄幡绰造谱”之言。好诗词,多自制曲。计有《一斛珠》《荔枝香》、《雨淋玲》、《夜半乐》、《还京乐》、《得宝子》等调。今都已不传,唯《好时光》一词为仅见。 3.带负字的诗句不负如来不负卿六世达赖 仓央嘉措 全诗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 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 历历情人挂目前, 若将此心以学道, 即生成佛有何难? 结尽同心缔尽缘, 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 玉树临风一少年。 不观生灭与无常, 但逐轮回向死亡, 绝顶聪明矜世智, 叹他于此总茫茫。 山头野马性难驯, 机陷犹堪制彼身, 自叹神通空具足, 不能调伏枕边人。 欲倚绿窗伴卿卿, 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 又负美人一片情。 静坐修观法眼开, 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 不请情人却自来。 入山投谒得道僧, 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 意马心猿到卿卿。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注:原文为藏文,此诗仅为后人翻译为汉语)。 4.古诗,什么莫负少年时,前面那句是什么你问的是《金缕衣》吧? 《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年代:【唐】 体裁:【乐府】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简析】: 这首诗作并非艺术上最为上乘,然确也不让须眉,可诵可传。诗可理解为惜阴,亦可理解为及时行东,但主题似为劝人及时进取,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两句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其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见一,作为独立的诗篇已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醉而被广泛流传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常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因此远远大于“及时行乐”这一庸俗思想本身,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层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寻味,多有艺术说服力! 5.带莫带若的诗句谁知道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管子·内业》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人生快事莫若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酬岑 :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写怀 岳飞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李白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诗 苏轼 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