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刘伯温的名句刘伯温经典语录 欲人之不见,莫若昒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瘖其声。 【出处】《郁离子·玄豹》 【译文】要使人看不见它,不如使其昏暗起来。想要使人不知道它,不如默不作声。 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 【出处】《郁离子·自讳自矜》 【译文】船必定先漏,而后水才能进人。土必定先湿,而后才有青苔长出。 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籍也,草虫知之。 【出处】《郁离子·戚之次且》 【译文】天将要下雨时,洞穴里的蚂蚁能预知它;田野里将要降霜时,草虫能预知它。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人一定是自己侮辱了自己,而后人们才侮辱他。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人们就会看不起他。 树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轻人也。 【出处】《郁离子·树怨》 【译文】能够树敌很多的人,都是因为重视自己而轻视别人。 2.刘伯温的主要诗句有哪些1. 《古戍》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2. 《感怀》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驱车出门去,四顾不见人。 回风卷落叶,飒飒带沙尘。 平原旷千里,莽莽尽荆榛。 繁华能几何,憔悴及兹辰。 所以芳桂枝,不争桃李春。 云林耿幽独,霜雪空相亲。 3. 《感怀》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槁叶寒槭槭,罗帐秋风生。 凄凄侯虫鸣,呖呖宾鸿惊。 美人抱瑶瑟,仰视河汉明。 丝桐岂殊音,古调非今声。 沉思空幽寂,岁月已徂征。 4. 《绝句》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 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5. 《旅兴》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寒灯耿幽暮,虫鸣清夜阑。 起行望青天,明月在云端。 美人隔千里,山河淼漫漫。 玄云翳崇冈,白露雕芳兰。 愿以绿绮琴,写作行路难。 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3.刘伯温的主要诗句北风行 作者:刘基(字伯温)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绝句·人生无百岁 作者:刘基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五月十九日大雨 作者: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题太公钓渭图 作者:刘基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4.形容刘伯温的名句刘伯温经典语录 欲人之不见,莫若昒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瘖其声。 【出处】《郁离子·玄豹》 【译文】要使人看不见它,不如使其昏暗起来。想要使人不知道它,不如默不作声。 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 【出处】《郁离子·自讳自矜》 【译文】船必定先漏,而后水才能进人。 土必定先湿,而后才有青苔长出。 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籍也,草虫知之。 【出处】《郁离子·戚之次且》 【译文】天将要下雨时,洞穴里的蚂蚁能预知它;田野里将要降霜时,草虫能预知它。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人一定是自己侮辱了自己,而后人们才侮辱他。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人们就会看不起他。 树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轻人也。 【出处】《郁离子·树怨》 【译文】能够树敌很多的人,都是因为重视自己而轻视别人。 5.刘伯温的生平早年生活 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 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 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 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 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 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编辑本段]仕途生涯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 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 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辅佐朱元璋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 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 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 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 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 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 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晚年生活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 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 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 胡惟庸乃是天下第一大奸臣,可与秦桧相提并论。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虽然不良於行,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员一样,参加元旦的早朝,随后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岁早朝》,这虽属於歌功颁德的应酬文字,但诗中仍可以看见刘基的心情。正月中旬,宋濂的门人刘刚来到刘基的住处,商请刘伯温将宋濂一百多卷的作品,择取精华部分编辑成书,以便诵读,也请刘基为新书写一篇序文。 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 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 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 6.刘伯温诗词艾如张有菀者林,众鸟萃之。 我欲张罗,榛枯翳之。既砺我斧,又饬我徒。 孰是奥秽,而不剪除。爰升于虚,以相乃麓。 有条我纲,载秩我目。有鸟有鸟,五采其章。 噰噰喈喈,率彼高冈。张之弗获,忧心且伤。 寤寐怀思,曷云能忘。有鸟五采,亦既来止。 昭其德音,以相君子。君子岂弟,其仪是若。 艾而张矣,云胡不乐! 芳树蔚彼芳树,生于兰池。景风昼拂,荣泉夜滋。 烨如其光,炫于朱曦。含华吐芬,嘤鸣满枝。 君子有酒,以邀以嬉。羽觞交横,吹竹弹丝。 相彼草木,允惟厥时。良辰易徂,能不怀思。 沛其迈矣,其谁女悲? 上陵零雨霏霏,亦降于桑。怆悢中怀,念昔先皇。 惟昔先皇,创业孔艰。寤寐兴怀,能不永叹。 精灵安所,体魄焉依?幽明隔绝,曷已其思。堂堂梓宫,在彼高冈。 霜露是萃,能不慨伤。礼起由情,将情繄物。 溥斯索矣,庶其罔阙。郊社既虔,宗庙孔威。 上陵是申,式昭孝思。 将进酒有酒湛湛,亦盈于觞。 酌言进之,思心洋洋。亦有兄弟,在天一方。 安得致之,乐以徜徉。有酒在尊,既旨且清。 何以酌之,有觩其觥。岂不欲饮,惜无友生。 怆悢伤怀,曷云其平。兄弟之合,如埙如篪。 朋友既比,如纲如维。死丧急难,是责是庇。 今日有酒,如何勿思。人亦有言,解忧惟酒。 载惛载呶,亦孔之咎。我觞维琼,我斝维玖。 以乐兄弟,以宴朋友。 上之回上之回,六龙矫;揵光耀,拂鹥鸟。 轥石关,匝棠棃。扬灵旗,县月支。 天马来,宛居劙。穆上玄,厘穰穰。 坐明堂,朝万方。翕披离,王烛光。 于亿年,乐未央。 朱鹭朱鹭来,玉山巅。 赬翁引,熛臆延。朱鹭来,赩流赮。 饮赤水,食丹砂。朱鹭来,炎德加。 威昆明,滇僰讹。朱鹭来,集太液。 帝锡佑,荒广斥。朱鹭来,烨煌煌。 挟鹪雕,媒凤凰。朱鹭来,皇之辉。 神策滨,无穷期。 巫山高巫山高哉郁崔嵬,下有江汉浮天回。 深林日月照不到,洞谷阖辟生风雷。危峰半出赤道上,落日猿狖鸣声哀。 虎牙赤甲斗雄壮,风气以之而隔阂。楚王遗迹安在哉?但见麋鹿跳蒿莱。 当时忠臣放泽畔,乃与靳尚相徘徊。山中妖狐老不死,化作妇女莲花腮。 潜形谲迹托梦寐,变幻涕泪成琼瑰。神灵震怒不可祷,云雾惨淡昏阳台。 猛风吹雨洗不尽,假手秦炬歊飞灰。精诚感应各以类,世间妖孽匪自来。 君不见商王梦中得良弼,傅岩之美今安匹。巫山何事近楚宫,终古怨恨流无穷。 注:《巫山高》,刺奇后也。庚申君宠高丽奇妃,立以为后,专权植党,浊乱宫闱,故作《巫山高》以讽谏焉。 战城南朝战城南门,暮战城北郭。杀气高冲白日昏,剑光直射旄头落。 圣人以五服限夷夏,射猎耕织各自安土风。胡为彼狂不自顾,而与大国争长雄?高帝定天下,遗此平城忧。 陛下宵旰不遑食,拥旄仗钺臣不羞。登南城,望北土。 云茫茫,土膴膴,蚩尤祃牙雷击鼓。举长戟,挥天狼。 休屠日逐浑邪王,毡车尾尾连马羊。橐驼载金人,照耀红日光,逍遥而来归帝乡。 归帝乡,乐熙熙,际天所覆罔不来。小臣献凯未央殿,陛下垂拱安无为。 君马黄君马黄,我马骊,二马八足争驱驰。回头顾影双骄嘶,尾端散作赪虹飞。 黄马曜日黄金晶,骊马谓是玄天精,眼前好丑那能明。吾闻良骥称以德,不闻矜此骊黄色。 世无伯乐识者谁,有德无色空自知思悲翁弱龄轻日月,迈景想神仙。顾往谅无及,待来徒自怜。 黄金弃砂砾,劬心炼丹铅。凿石不得水,沉剑徒窥渊。 流光不我与,白发盈华颠。杖策出门去,十步九不前。 归来对妻子,尘灶午未烟。干时乏计策,退耕无园田。 霜蒲怨青松,逝矢恨惊弦。已矣复何道,吞声赴黄泉。 圣人出圣人出,临万方,赤若白日登扶桑。阴灵韬精星灭芒,群氛辟易归大荒。 晻暧寒谷熙春阳,枯根发茁畅幽藏。潜鱼跃波谷鸟翔,花明草暖青天长。 青天长,圣人寿,北斗轩辕调气候。北辰中居环列宿,八风应律九歌奏,圆方交格神灵辏。 圣人出,阳道开。亿万年,歌康哉。 钓竿斫竹作钓竿,抽茧作钓丝。沧洲日暖波涟漪,绿蒲茸茸柳叶垂,钩纤饵香鱼不知。 石鳞激水溪毛动,玉燕回翔竿尾重。大鱼入馔腮颊红,小鱼却放渊沄中。 更祝小鱼知我意,长逝深潭莫贪饵 思美人雨欲来,风萧萧。披桂枝,拂陵苕。 繁英陨,鲜叶飘。扬烟埃,靡招摇。 激房帷,发绮绡。中发肤,憯寂寥。 思美人,隔青霄。水渺茫,山岧峣。 云中鸟,何翛翛。欲寄书,天路遥。 东逝川,不可邀。芳兰花,日夜凋。 掩瑶琴,闲玉箫。魂睘睘,心摇摇。 望明月,歌且谣。聊逍遥,永今宵。 关山月关山月明风恻恻,万里黄云杂沙砾。夜深羗笛吹一声,征人相看泪沾臆。 古人以绥服奋武卫,耕战守御不外求。何人倡此戍边策,千载以贻中国忧。 关山月,圆复缺,何忍年年照离别。愿得驰光照明主,莫遣边人望乡苦 楚妃叹江汉扬波六千里,上有巫山矗天起。 锦衾一夕梦行云,万户千门冷如水。闻道秦兵下武关,君王留连犹未还。 山深不见章台殿,汨罗冤泪空潺湲。尚忆前王好驰逐,宫中美人不食肉。 回狂作哲须臾间,至今相业归孙叔。楚宫无复如昔人,况有神女如花新。 悲来恨新还忆故,谁能断却巫山路? 注:《楚妃叹》亦刺奇后也。 上清词三首其一王子晋,好吹笙,吹得神仙下玉京。 一朝羽化随风去,回首故宫芳草生。其二天上月,影悠悠,似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