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古诗词鉴赏的选择题,给多一点古词的选择题,至少10首词,配答古诗鉴赏水平测试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 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 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B.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 C.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 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的目的。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创业,颂刘裕重在北伐。 D.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 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 4.选出对李清照《声声慢》鉴赏错误一项: A.从“寻寻觅觅”开始,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B.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菊花凋零满地,早已无花可摘了。 以哀景来写哀情,何等荒败,何等凄凉。 C.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D.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5.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②。 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 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 2.【高中古诗词鉴赏题要有答案的20篇以上】2010年高考题(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10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①、四海,指天下.②、漫漫,广阔无边.③、被,覆盖.大荒,广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⑥、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鵷”.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⑦、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参考答案:(1)(3分) A(2)(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 3.古诗词鉴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6分) 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①——③题(6分) 新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注:澥:海。 ①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 B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C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 D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②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接近的一句是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B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C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杜荀鹤《山中寡妇》) D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皮日休《橡媪叹》) ③简要分析《新沙》诗后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案:17、①D ②C ③用夸张、讽刺、诙谐、幽默、虚拟等艺术手法明确并深化了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讽刺晚唐赋税之重的诗。 在渤海的涨落潮声中,海滩边淤积起一条沙堤,官府知道后海鸥才知道。如果有条通往蓬莱仙境的路,那么官家也会年年去那里收紫芝税呢。 诗人以高度的夸张,尖刻的讽刺,用近乎开玩笑的幽默口吻揭露了官家搜刮的触须无处不到的现实。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7--18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薯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18、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杏杏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 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 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革是)。 答案:17C 18B 4、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5--6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5、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6、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 4.语文诗歌鉴赏类题目怎么答题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三、明了考查诗歌的几个角度:语言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评价思想内容。 四、读懂诗歌的主要途径:从题目入手、从作者及时代入手(知人论世)、从试题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结合诗歌的类别(见上文)、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推断。五、常见题型的回答要点。 1、语言的考查。(多是分析“诗眼”的题目)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析:这种问题是就整首诗而言,因此记住常用术语就可无往而不胜。如:用语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质朴(朴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饰,返璞归真;凝练简洁,绚丽多彩;委婉含蓄,清静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伟奇特,慷慨悲壮;使用叠字叠词叠句,生动形象,具有音乐美、修辞美等等。 注意:答题时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才能少扣分。(2)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或找出用得最传神的实词(虚词)并分析其好处。 解析:答题步骤——先找出此词,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结合诗句解释其表面和深层含义(即这个词描绘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现了什么画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感受。“效果”常用评价语可参见上文的解析,譬如:运用动词、形容词的作用或效果是准确、生动、贴切;数量词、副词往往是起强调或使文气更贯通的作用;叠词往往是增强语言韵律感或强调作用;颜色词可以渲染气氛,增加画面感、色彩感,表达心情。 (3)诗中的某个字(句)为什么用。 5.古诗赏析题一般怎么答题诗歌鉴赏技巧答题要领: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1.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命题方式:这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具体方法:解释单个字+解释所在诗句的意思+手法分析+情感分析2.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具体方法:解释诗句+分析手法+结合谈情感3.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当然围绕艺术手法,也会有一些更具体的提问方式.问题越具体,相对而言,回答越容易.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具体方法:说出表现手法+通过这种手法表现的情感4.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命题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5.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命题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等.盘点知识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花草类(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树木类(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风霜雨雪云类(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动物类(1)子规:悲惨、凄惨(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器物类(1)玉:高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名望颜色类(1)白:纯洁无瑕、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希望、活力、和平(4)蓝:高雅、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高贵、利国利民(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其他类(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二、诗歌的语言这部分涉及的考点有炼字、音韵、格律(押韵、对仗等)、简繁、用典等.在这里我们把炼字以外的内容称之。 6.初二课外古诗词鉴赏的题目~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答案: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 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 7.关于诗歌鉴赏的题目类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之——设题类型及答题方法 一、《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1、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注: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本身的特点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 形象 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 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 人物形象: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其他人物。 自然景象或意象: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语言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 、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表达技巧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等;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等) 思想内容和情感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对其深层内涵进行准确的揭示,合理的分析评价;对古代诗歌中流露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具体客观的进行分析评价。 二、诗歌设题类型及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妙句涵咏 答题步骤: ①描述诗句展示的景象。(注意诗句的位置) ②明确该句使用的表达技巧。 ③明确该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或者表现意境所起的作用,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④比较类题目在最后应加上“这句比另外一句更****”之类的话。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三种类型: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喻。 (2)拟人。(3)夸张。 (4)双关。 (5)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 例1: 第四种类型: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