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人记忆力好的成语过目不忘、过目成诵、一目十行、十行俱下、半面不忘。 一、过目不忘 释义: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强;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 出自:《晋书 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示例:经过几年训练,他真练就了一套过目不忘的本领,还到中央电视台表演过呢! 二、过目成诵 释义:只要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自:《宋史 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示例: 他天资好,又勤奋努力,总是可以过目成诵、出口成章。 三、一目十行 释义: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自: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示例:有些文稿,我可以一目十行,但有些则是需要字字精读。 四、十行俱下 释义: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出自:《梁书 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示例:李清菬幼有大志,过目不忘,读书十行俱下,十岁便有神童之誉。 五、半面不忘 释义:半面:见过面。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自:《北齐书 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示例:对她那半面不忘的记忆力,我非常佩服。 2.形容记忆力好的词语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 过目成诵: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 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 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 精明强干: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 头角峥嵘: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 聪明才智: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着的才能. ○ 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3.表示回忆、记忆的诗句萧雨 萧风入九重,筝雨落凡尘 玉面噣笛赋,相思断魂吟 红颜吟 萧萧声声战鼓魂, 玉面沉鱼醉九州。 红颜如若名将命, 白发怎许显世尘。 纪念的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 白居易 寂寞清明日,萧条司马家。 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欲别能无酒,相留亦有花。 南迁更何处?此地已天涯。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清明日龙门游泛 李峤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 张说 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摇扬花杂下,娇啭莺乱飞。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和风偏应律,细雨不沾衣。 承恩如改火,春去春来归。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祖咏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清明后登城眺望 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4.描写人聪明的诗句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这原不是用来形容人的,是杜甫借物言志的诗句。 由于冰雪乃是圣洁之物,古人常常用来形容美丽,并且有着高尚纯洁道德情操的人,后人便常借杜甫这诗,用来形容人聪明非凡。 但真正被用来形容女子应该是明代,明代有个文人张溥夸奖友人十一岁的小女儿“冰雪聪明”。后被广泛用于形容年轻貌美,气质不凡,德行兼备的女子。 '行知病虎,立如眠鹰'是形容人聪明才华不外露,但也说明了人的心机深刻,智谋高远隐秘。 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彤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还有一些成语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见多识广: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雄才大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真才实学: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5.形容“不长记性”的诗句有哪些1、《偶作寄朗之》——唐·白居易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白话译文:年事已高开始健忘,只有你我往日相处的情景不曾忘记。 2、《漫题三首》——唐·司空图 齿落伤情久,心惊健忘频。 白话译文:因为牙齿的掉落伤感了很久,因为心里害怕所以经常忘东忘西,记性不好。 3、《理故书二首》——宋·刘克庄 但忆初强记,谁知晚健忘。 白话译文:当初记忆力很好,谁知道到了晚年开始记性不好了。 4、《赠曾桑中弹琴》——宋·王之道 我老苦健忘,百不记六七。 白话译文:我老了,惹上健忘症,很苦恼,百件记不下六七件。 5、《岁暮》——南宋·陆游 久衰岂是见人时,健忘偏于养性宜。 白话译文:年纪大了,容易衰老,不是见人的时候,记性不好的人,应该休养生息,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偶作寄朗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漫题三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理故书二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赠曾桑中弹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岁暮 6.形容人的记忆力好的成语有哪些求大神帮助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 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 过目成诵:成诵:能背诵。 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 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 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 精明强干: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 头角峥嵘: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 聪明才智: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着的才能。 ○ 博闻强记: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 形容看书非常快。 ○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 形容读书极快。 ○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 形容善于类推。 7.形容记性不好的幽默句子1、你总说我记性不好,你交待的事老是记不牢,可是你知道吗?有些时候我不是记不牢,我只是怕我忘不掉。 2、你走了,脑子顿时一片空白,努力回想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可是越是刻意去想起,越是记不起。 3、我的记性不好,时间一过,一分开,谁都忘了,你不要离我太远啊,要经常跟我聊天,以后工作了每天下班要跟我说两句话,我怕我一不小心,把你也忘了。有些人我想一直记得,但是最后还是不知道该怎样想起。 4、他们的忘记也许正由于他们感到惭愧,也许更由于他们不觉惭愧。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的事,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得一干二净。惭愧也使人畏缩、迟疑,耽误了急剧的生存竞争;内疚抱愧的人会一时上退却以至于一辈子落伍。 ----杨绛《干校六记》 5、人是有慢性健忘症的,谁不每天重温昨天,终会忘掉过去的。 ----沐玉寒 6、平生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7、人真的是很健忘,只记得想记得的部分,就像现在,看自己小时候的日记都会觉得陌生,像在看别人写的与自己无关的故事一样。 8、黑白照片,如回忆一样,在失去了多彩的悬念后,成为了单纯的故事。但在那黑白的相片里,有你,也有我。作为往事,它是完美的,是值得追忆的,是让人在临走之前,拿出来看,拿出来说,同时,也最希望再见的。看着身边人的老去。陡然惊觉,或许,对于个人来说,世间最强大的力量,就是时间所带来的衰老吧了吧,无论年轻时何等美丽,何等敏捷,何等精明,何等伟大,何等富有,何等厉害的人,最后,都会变得走不动路,都会变得需要人照顾,变得百病缠身,变得敏感脆弱,变得健忘痴呆,变得不能自理。碌碌一生何所慕,汲汲营营求荣辱;回头再看云烟处,生如朝露再难复。 9、这个世界比你想象中还要来得健忘 10、群体是健忘的、是非不定的、忘恩负义的、残忍的。 ----李敖《北京法源寺》 拓展资料: 记忆力是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yì lì),(英文解释:the faculty of memory; the ability to memorize)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 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有相当多种分类,主要因环境、时间和知觉来分。 (一)在记忆形成的步骤中,可分为下列三种信息处理方式: 1.译码:获得信息并加以处理和组合。 2.储存:将组合整理过的信息做永久纪录。 3.检索:将被储存的信息取出,回应一些暗示和事件。 记忆就是客观存在,是物质或物质系统变化的痕迹的即时状态。事实上,最早的记忆是大自然的记忆。但人们习惯于大脑的记忆。可以认为,大脑记忆是大自然记忆中的特殊部分,故记忆可分为广义记忆和狭义记忆二大类。广义记忆泛指大自然的记忆和生命体力活动的记忆,狭义记忆单指大脑的记忆。根据人类的约定俗成,狭义记忆简称为记忆。 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在知觉中,人的过去经验有重要的作用,没有记忆的参与,人就不能分辨和确认周围的事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起着重大作用。认知心理学家把记忆的研究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其原因也在这里。 来源于百度百科:记忆力 8.赞美人记忆超好的成语过目不忘 guò mù bù wàng [释义] 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强;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 [语出] 《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辨明慧;下笔成章……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正音] 不;可以读作“bú”。 [辨形] 忘;不能写作“妄”。 [近义] 过目成诵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过目成诵”和“过目不忘”;都形容记忆力特别强。但~偏重在看过一遍就经久不忘;不限于文字;多用于口语;“过目成诵”偏重在看一遍就能背诵下来;只限于文字;多用于书面语。 [例句] 此人~;真天下奇才也! [英译] gifted with an extraordinary retentive mem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