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决然不回头”的诗句有哪些1、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出自唐代令狐楚的《少年行四首·其三》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释义: 弓箭沐浴着霞光,宝剑照耀着寒霜。剑起案列的秋风,驰马飞出了咸阳。国土一角仍沦陷,天子没有收河湟。这种情况不改变,不拟回头望故乡。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自两汉曹植的《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释义: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自宋代郑思肖的《寒菊 / 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释义: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释义: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释义: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2.表示不再回头的诗句表示不再回头的诗句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1. 1.1 原文: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2 译文: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2.2.1 原文: 《黄鹤楼 》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2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3.3.1出处:出自汉朝刘向所著《荆轲刺秦王》。 3.2作者: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沛郡丰 邑(今江苏丰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 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 易是其主要特色。 4.4.1 原文:《唐朝放妻协议》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冤家,故来相对……既 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蛾眉, 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4.2出处:据说,这是一份出土于敦煌莫高窟唐朝的和离书。 4.3赏析: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写下这八个字的时候,不知他的心头有没有一丝酸楚?入骨没有,眉 间心头又为何一瞬间忆及前世今生?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相遇。那今生的夫妻之缘,便是结了三生之缘。 所以,才会有今生西湖边携手同游、盏灯下为你画眉。这些年的赌书泼茶,终被烦躁、不 安、怨怼、痴怨替代,变成决绝的别离。 物是人非昨,她再也不是他的良缘,他再也不是她的执念。既然心灰烬,寸寸成冰,不如 承受这分裂之痛。道一声珍重,珍重,再珍重。 5.5.1 原文: 《有所思》 [两汉] 佚名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5.2 译文: 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 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 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 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 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 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 我同你断绝相思! 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 兄嫂也可能了知道此事,哎…… 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情绪更乱, 一会儿天亮了,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3.比喻做事要坚持但不急于求成的句子有哪些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 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 况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有智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馈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一些关于坚持的出名的名人名言: 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 ——米南德 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黑格尔 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梭罗 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乔?贝利 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爱因斯坦 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梅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4.形容坚决不回头的成语答案: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义无反顾 yì wú fǎn gù 【解释】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结构】主谓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义;不能读作“yī”。 【辨形】反;不能写作“返”。 【近义词】勇往直前、破釜沉舟 【反义词】畏首畏尾、畏缩不前 【辨析】~与“破釜沉舟”有别:~多形容人的精神、行为;不能与能愿动词配合运用。“破釜沉舟”多指意志;语意较重;可与“能够”、“应该”、“必须”等能愿动词配合运用。 【例句】爱国青年毅然放下书本;~地奔赴抗日救亡前线。 5.形容回头的诗句1.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 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4.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辋川集.欹湖》唐代.王维 5.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1.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 释义: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赏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释义: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释义: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4.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辋川集.欹湖》唐代.王维 5.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释义: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赏析: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 6.有没有描写人生没有回头的诗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物是人非,小池依旧,彩鸳双戏。 物是人非,杳杳无音信。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今时鹦鹉洲边过,唯有无情碧水流。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连环情未己,物是人非,月下疏梅似伊好。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