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声音好听“诗句1、李贺 《李凭箜篌引》——箜篌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白居易 《长恨歌》——霓裳羽衣曲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秦观 《临江仙》——瑟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亮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4、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古琴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5、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顾况 《郑女弹筝歌》——古筝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三声白猿臂拓颊。 郑女出参丈人时,落花惹断游空丝。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 7、无名氏 《琵琶》——琵琶 山僧扑破琉璃钵,壮士击折珊瑚鞭。珊瑚鞭折声交戛,玉盘倾泻真珠滑。 海神驱趁夜涛回,江娥蹙踏春冰裂。满坐红妆尽泪垂,望乡之客不胜悲。 曲终调绝忽飞去,洞庭月落孤云归。 8、闻鹅声如在白门,闻橹声如在三吴,闻滩声如在浙江,闻骡马项下铃铎声如在长安道上。 解释: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对各种感觉的等级作了分类,认为听觉最为纯粹,与此相关的声音具有“抽象的物质性”,标志“从空间向时间”和"从物质向观念的过渡"。 在信息闭塞的中国古代,能把耳朵听到的各种知识和消息融会贯通再用口告诉他人的人,就是圣人,”圣“繁体即作”圣“,听觉体验在华夏文化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世间多景,常景奇景,声景美景,世间辽阔,时间又渺茫,人人皆心有感念。有才情的人作诗词记述,写下“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超越茫茫时空中求得“知音”。 若干年后,在某时某地,也许有人在一瞬心有灵犀。 2.形容”声音好听“诗句1、李贺 《李凭箜篌引》——箜篌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白居易 《长恨歌》——霓裳羽衣曲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秦观 《临江仙》——瑟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亮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独倚危樯情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4、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古琴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5、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顾况 《郑女弹筝歌》——古筝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三声白猿臂拓颊。郑女出参丈人时,落花惹断游空丝。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 7、无名氏 《琵琶》——琵琶 山僧扑破琉璃钵,壮士击折珊瑚鞭。珊瑚鞭折声交戛,玉盘倾泻真珠滑。海神驱趁夜涛回,江娥蹙踏春冰裂。满坐红妆尽泪垂,望乡之客不胜悲。曲终调绝忽飞去,洞庭月落孤云归。 8、闻鹅声如在白门,闻橹声如在三吴,闻滩声如在浙江,闻骡马项下铃铎声如在长安道上。 解释: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对各种感觉的等级作了分类,认为听觉最为纯粹,与此相关的声音具有“抽象的物质性”,标志“从空间向时间”和"从物质向观念的过渡"。 在信息闭塞的中国古代,能把耳朵听到的各种知识和消息融会贯通再用口告诉他人的人,就是圣人,”圣“繁体即作”圣“,听觉体验在华夏文化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世间多景,常景奇景,声景美景,世间辽阔,时间又渺茫,人人皆心有感念。有才情的人作诗词记述,写下“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超越茫茫时空中求得“知音”。若干年后,在某时某地,也许有人在一瞬心有灵犀。 3.形容声音好听诗句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以下三篇为“摹写声音至文”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原文: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原文: 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原文; 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呜。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描写声音好听诗句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以下三篇为“摹写声音至文”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原文: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原文: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原文; 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呜。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5.描写歌声动听的诗句或文言文《老残游记》里有一篇,好像叫《绝唱》,描写了一位歌艺非同一般的白妞: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她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6.描写“声音”的古诗句有哪些描写“声音”的古诗句有: 1.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代:王安石《元日》 3.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宋代: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4.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宋代: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5.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宋代: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6.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唐代: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7. 原诗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2、王安石《元日》 9. 原诗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11. 原诗如下: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12. 译文: 饮别后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从船篷缝隙中所见之残月是那么小。汴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我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竹溪的花浦之间,你我曾经一同大醉,当日欢聚畅饮时的情谊胜过别后的伤悲。谁让我偏偏在芸芸众生中发现了你,并与你成为朋友,这才酿成了今日分别这样一场烦恼。 4、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13. 原诗如下: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14. 译文: 大雁南归,声声鸣叫,使人断肠的鸣声消失在布着丝丝残云的碧空中。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垂直地升起了一缕炉烟。在微微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戴着明亮的凤钗,凤钗上所装饰的人胜首饰那么轻巧。 一夜凄凄角声把晓色催来,看晓漏已是黎明时分,斗转星横,天将破晓。转眼天光大亮,报春的花儿想是开放了吧。但是时在早春,西风还余威阵阵,花儿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那有心思出来争春! 5、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15. 原诗如下: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6. 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6、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7. 原诗如下: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8.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7.请问形容声音美妙的古诗句有哪些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很多! 比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还有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刘长卿的: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李白的《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还有关于这的词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阳春白雪 唱高和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