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佛像的诗句描写有佛像的诗句,有很多,举一例如下: 《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岳麓寺》 年代: 唐 作者: 唐扶 道林岳麓仲与昆,卓荦请从先后论。松根踏云二千步,始见大屋开三门。泉清或戏蛟龙窟,殿豁数尽高帆掀。即今异鸟声不断,闻道看花春更繁。从容一衲分若有,萧瑟两鬓吾能髡。逢迎侯伯转觉贵,膜拜佛像心加尊。稍揖皇英颒浓泪,试与屈贾招清魂。荒唐大树悉楠桂,细碎枯草多兰荪,沙弥去学五印字,静女来悬千尺幡。主人念我尘眼昏,半夜号令期至暾。迟回虽得上白舫,羁泄不敢言绿尊。两祠物色采拾尽,壁间杜甫真少恩。晚来光彩更腾射,笔锋正健如可吞。 2.形容佛像的词语形容佛像的词语有: 一、庄严宝相 [ zhuāng yán bǎo xiàng ] 1. 【解释】:佛教称庄严的佛像。比喻某种人的真面目(含贬义)。 2. 【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既然现出了庄严宝相,自然分外绸缪。从此月下花前,时相往来。” 二、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1. 【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2. 【出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3. 【示例】:因想起文丞相和谢先生,一般的~,使宋室虽亡,犹有余荣。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二回 三、正气凛然 [ zhèng qì lǐn rán ] 1. 【解释】: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2. 【出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四、不苟言笑 [ bù gǒu yán xiào ] 1. 【解释】: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2. 【出自】:《礼记·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3. 【示例】:且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五、正襟危坐 [ zhèng jīn wēi zuò ] 1. 【解释】: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2. 【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3. 【示例】:R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和我对话起来。 ◎郭沫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3.形容佛像的句子地藏赞 地藏菩萨妙难伦。化现金容处处分。 三途六道闻妙法。四生十类蒙慈恩。 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 累劫亲姻蒙接引。九莲台畔礼慈尊。 南无九华山幽冥世界。地藏菩萨摩诃萨。 地藏菩萨灵感歌 南无地藏王菩萨。昔为慈孝心。弘愿渡母娘。 诸佛前弘愿广。分身化十方。 如意宝命珠。降魔金锡杖。 圣号若称扬。消灾除罪障。 大慈大愿。十轮拔苦。本尊地藏王。 慈悲不可量。悲愿如海洋。 忉利天礼法王。世尊嘱地藏。 弥勒未生前。娑婆作慈航。 愿佛莫忧伤。愿佛莫忧伤。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犹示声闻相。 南无地藏王菩萨。降迹新罗乡。 渡海入大唐。九华山建道场。 闵公修供养。化一袈裟地。遍覆九子峰。 大愿地藏王。大愿地藏王。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大愿地藏王。 阿弥陀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常以极乐为观想, 广与众生分别说,举目即见阿弥陀。 佛身色相显光明,阎浮檀金无与等, 其高无比由旬数,六十万亿那由他。 眉间白毫五须弥,绀眼泓澄四大海, 光明演出诸毛孔,一孔遍含诸大千。 一界中有河沙佛,佛有八万四千相, 一一相中复如是,作是观者随现前。 以观佛身见佛心,众生忆想见化佛, 从相入得无生忍,以三昧受无边慈。 佛身无量广无边,化导以彼宿愿力, 有忆想者得成就,神通如意满虚空。 众生三种具三心,精进勇猛无退转, 即得如来手接引,七宝宫殿大光明。 其身踊跃金刚台,随从佛后弹指顷, 行大乘解第一义,即生七宝莲池中。 阿弥陀佛大慈悲,十力威德难赞说, 称名一声起一念,八十亿劫罪皆除, 以是济拔无有穷,是以名为无量寿。 昔世尊居耆阇崛,与大众说妙因缘。 离忧恼与阎浮提,超脱一切诸苦趣, 净妙国即极乐界,修三福发菩提心。 作是念者住坚专,故说无量寿佛观, 如是功德不可说,不可说者妙光明。 无量清净平等施,五浊众生咸作佛, 断彼一切颠倒想,犹如以水投海中。 湿性混合无不同,虽有圣智难分别, 4.描写佛 诗句禅客来问念佛理,我说此问从何起。 念佛是我我是谁,佛我究竟何为体。 水中月影镜中面,水月镜面从何现。 何者是假何者真,请君问取镜中人。 城中娥眉女,珠佩何珊珊。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桃花欲经夏,风月催不待。访觅汉时人,能无一个在。 朝朝花迁落,岁岁人移改。今日扬尘处,昔时为大海。 有人把椿树,唤作白栴檀。学道多沙数,几个得泥丸。 弃金却担草,谩他亦自谩。似聚砂一处,成团也大难。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造罪楂。不学白云岩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 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三界横眠无一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身如菩提树, 心似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非树, 明镜变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求自在不自在,得自在自然自在; 悟如来想如来,非如来如是如来。 5.有哪些描写佛像神态的词宝相庄严:《宝相庄严》展示了北朝隋唐的佛像,还有辽代与宋代的佛雕,以及常万义先生收藏的墓志铭。这些文物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石雕艺术的成就。 慈悲肃穆:慈悲肃穆 笑容以待。 法相金身:万古至尊,大主宰。 明净琉璃: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药师琉璃光本愿经》从这里出来的 形容纯洁。 金碧辉煌: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佛像,是佛陀塑像的简称,由于形相皆以释尊为主体,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征,各尊佛像的形体、容貌和姿仪皆祥和、宁静、端祥、庄严。 佛像种类: 佛文化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地方文化区域也有了不同的方向,大致可分为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文化不同,佛像的面相造型也不同。 汉传佛像:面相圆润丰满,敦厚温和,慈祥,不怒自威,颜色受时代影响,现色彩鲜明,轮廓清晰,树脂佛像更是精致细腻,栩栩如生。(主要流传区域:汉族文化传播区) 藏传佛像:表情大多凶愤,以众多女神像,男女双身像,复杂多变的造型是藏传佛像造像的突出特点(流传区域: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等地)。 南传佛像:身躯瘦长,脸型秀丽,肉鬓高耸披着薄薄的圆领袈裟,通常是没有衣纹或者是布满了衣纹(流传区域:泰国,缅甸,高棉老挝,柬埔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 大自在佛像:佛具行业领先知名品牌,专注佛像佛文化发展十余年,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加返古工艺,运用时尚元素生产品相完美,深居传统佛文化内涵的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和物质不同层次的需求。 供养方法: 七布施: 一、为和颜施:对于别人给予和颜悦色的布施。 二、为言施:向人说好话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说好话,并勉人切实力行。 三、为心施:为对方设想的心,体贴众生的心的布施。 四、为眼施:用慈爱和气的眼神看人。 五、为身施:身体力行帮助别人。 六、为座施:让座给需要的人的布施。 七、为察施:不用问对方就能察觉对方的心,并给予相对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 6.描写关于“佛像”的句子有哪些1) 《再经胡城县》 (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 县民无口不冤声。 新来县宰加朱绂, 便是生灵血染成。 2)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3)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4)《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5) 《春闺怨》 (杜荀鹤)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 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