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一)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2.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诗词专项测试卷(一)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诗词专项测试卷(一)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试卷所涉及的古诗为教材和课标规定的内容。) 一、填上月份名。(2分) 1、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刀。 2、毕竟西湖()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下扬州。 4、可怜()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7分)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 )醉春烟。 2、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儿童急走追(),飞入()无处寻。 4、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5、()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6、江上往来人,但爱()美。 7、()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先知。 8、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9、羌笛何须怨(),春风不度玉门关。 10、()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三、填上表示颜色的词。(8分) 1、()毛浮()水,()掌拨清波。 2、梅子()杏子肥,麦花()菜花稀。 3、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4、()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5、日照香炉生()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6、接天莲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 7、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螺。 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桔()时。 四、填上表示数量的词。 (6分) 1、过江()尺浪,入竹()竿斜。 2、君看()叶舟,出没风波里。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月花。 4、谁言寸草心,报得()春晖。 5、天似穹庐,笼盖()野。 6、飞流直下()千尺,疑是银河落()天。 7、()岸青山相对出,孤帆()片日边来。 8、死去元知()事空,但悲不见()州同。 五、填叠词。(4分) 1、临行()缝,意恐()归。 2、谁知盘中餐,()皆辛苦。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柳色新。 5、()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6、留连戏蝶()舞,自在鸳鸯()啼。 六、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6分)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 七、连线。(5分)《游园不值》高适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林升遥望洞庭山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别董大》叶绍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题临安邸》贺知章山外青山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望洞庭》刘禹锡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八、请与古人对诗句。 (8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3 2、嫦娥应悔偷灵药,。 3、,万里长征人未还。4 、夜阑卧听风吹雨, 。 5 、,万紫千红总是春。 6 、窗含西岭千秋雪, 。 7 、,怕得鱼惊不应人。 8 、朝辞白帝彩云间, 。 九、不同的节日和情境,总能引起诗人无限的文思,请写出与下列节日对应的诗句。 ( 8 分) 新春佳节 , 。 重阳佳节 , 。 中秋团圆 , 。 清 明 节 , 。 十、诗言志,诗可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气节和抱负,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 这样写道: , ;于谦在《石灰吟》中 这样表白: , 。 ( 4 分) 十一、“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 。请再写出两个含“雨” 的诗句。 ( 2 分)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下列词语和诗句正好分别用来描写四季景色。请你用直线把它们连起来。 ( 4 分) 赤日炎炎 冬 露似珍珠月似弓 鸟语花香 春 翠色遥看近却无 枫叶似火 夏 映入荷花别样红 粉妆玉砌 秋 千树万树梨花开 十三、引用古诗名句,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劝诫效果。当遇到下列情景,用上哪一句诗最为 恰当呢?( 6 分) 1 、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礼赞百折不挠、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十四、古诗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有时我们在某种情境中,会自然地联想到某位诗人的诗句。 在下面的三种情境中,你会联想起什么诗句来呢? ( 6 分) 思念家乡时,我会想起 送别朋友时,我会想起 说起儿童生活时,我会想起 十五、“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优秀的古诗文是学好语文、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的重要途 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使我们眼界开阔。 当我泛舟西湖,欣赏着美如画卷 的景色时,情不自禁地想起苏轼“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的诗句;当我手抚长城,联想到孟姜女盼丈夫归来,哭倒长城的凄惨故事时,《出塞》中 “ _______________ _ , _______________ _ ”的诗句再次跃然眼前;当我面 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朱自清的《匆匆》时,《长歌行》中“百川 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的诗句又萦绕耳边; 而当我置身庐山, 则再次加深了对 《题西林壁》 中 “ ________。 3.与古诗有关的练习题.我们曾学过许多古诗,仔细阅读可以发现有许多遥知不是雪,遥知兄弟登高处春眠不觉晓,春风不度玉门关孤舟蓑笠翁,孤帆一片日边来白日依山尽,白毛浮绿水两岸青山相对处,两岸猿声啼不住独坐幽篁里,独钓寒江雪一去二三里,一片冰心在玉壶千山鸟飞绝,千里江陵一日还万径人踪灭,万条垂下绿丝绦在写出的词句中,我们发现其中存在这一首完整的古诗,这首诗的题目是《江雪 》,作者是(唐 )代诗人( 柳宗元).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背景,其中(千山 )和(万径 )两词突出了背景的广大,(鸟飞绝 )和( 人踪灭)渲染了背景的寒冷和凄清.后两句集中塑造了一个( 凄冷)形象,( 钓)写其形,( 独)写其神.整首诗充分表现了作者(桀骜孤单清高 )的性格.。 4.古诗词试题与答案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咯啦咯了在路上 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测试题一、诗句填空。 10%1、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选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选自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选自柳宗元的《江雪》。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选自李绅的《悯农》。 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选自王安石的《梅花》。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选自李商隐的《无题》。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选自王昌龄的《出塞》。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选自王翰的《凉州词》。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选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10、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选自杜牧的《泊秦淮》。二、判断。 (在正确的题目后面括号里打“v”,错误打“x”。)10%1、《静夜思》、《秋浦歌》、《赠汪伦》、《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都是李白写的。 (v)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秋天花园里美丽的景色。(x)3、宋代诗人陆游写的《示儿》是一首表现他强烈热爱祖国的诗。 (v)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 (v)5、《敕勒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其中的名句之一。(x)6、我们经常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来劝告人们不要太过。 5.谁有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专项训练的答案如题 谢谢了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帮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⑴谁在“计程”?谁“今日到梁州”? ⑵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春来无计破春愁”。你认为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习题。 【甲】 【乙】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 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 5.对《枫桥夜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A.这是一首记叙夜泊枫桥的春天景象和感受的诗。 B.“江枫”指江边的枫树。 C.“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诗人到半夜没睡着,睡不着的原因是因为漂泊在外羁旅之愁满怀。 D.此诗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中的景物在诗人眼里都染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 6.对李清照《如梦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A.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期的作品,通篇是对一次郊游的回忆。 B.“沉醉”既表明因开怀尽兴而畅饮大醉,也包括词人为饱览暮春的溪边美景而陶醉。 C.“兴尽”进一步表明了这次饮酒游乐的舒畅;“误入”和“沉醉”照应,可见醉意之深。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写出因误入荷塘,人惊鸥鹭,鸥鹭惊人,从而构成了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 7.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沙上鹭 (张文姬) 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 只等高风便,非无云汉心。 这是一首妻子劝勉丈夫的诗。其诗意一说是焦急期冀,一说是高旷昂扬。 你同意那一种?。 6.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答案(初三组)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初三组) 一、选择题 1.A 《塞下曲》六首之一【唐】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C 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3.D 秋风引 【唐】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4.B 5.A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6.B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7.B 8.D 9.D 10.C 晚次鄂州 【唐】 卢纶 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11.B 12.C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在微雨的时候送和甫到龙安去,并寄语嫁给吴家的女儿。 13.B 丹阳送韦参军 【唐】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4.D 15.A 16.C 17.D 18.B 晚晴 【唐】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9.D 20.A 21.D 阅读下文,完成22~24题。 22.B 23.C 24.C 阅读下文,完成25~30题。 25.D 26.A 27.C 28.A 29.B 30.C 二、填空题 31.济 32.杨花 33.望 34.梅花 35.浥 36.秦岭 37.织 38.燕子 39.沧海 40.惊 41.尧 42.鱼 43.弈棋 44.岳阳楼 45.提升,提拔 46.斧干(“斧”是木工用具,“干”是兵器,都属物名) 阅读下文,依次将文中加点的代词换成人名。(47~50) 47.宋濂 48.郭浚 49.郭浚 50.金文举 三、阅读理解题 (一) 51.边塞 52.枯旷苦寒 53.咸:都。 足:充满。 54.反对战争 (二) 55.(1)听见(听到) (2)(蛇的)身围 (3)仔细(4)皮 56.觇 视 57.据 攫 (三) 58.(1)冲断 (2)使……浮出 (3)填满、装满 (4)慢慢地 59.铁牛 舟 60.用八只铁牛束缚着浮桥,一只铁牛将近几万斤。 61.曹冲称象 62.④ 四、鉴赏评析题 63.要点提示: 景物(环境)特点:幽静。细节描写及其作用:老妻画纸为棋局,写出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写出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作者心境: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暂时安居,感到欣喜、满足,流露了对战乱的厌倦及对回归田园的向往。 64.要点提示: 《贾岛题诗》讽刺了裴度不惜“破却千家”去营造自己的园林、公馆,并警告他这样下去必“荆棘满衣”,要种下仇恨的。 贾岛所题之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的阶级矛盾。贾岛居于下层,能体恤百姓的苦楚,敢于揭示社会矛盾。 这种“不逊”自然会激起社会高层的不满与厌恨。正因为这样,他被称作“狂狷、薄行”,一辈子中不了进士。 五、创作题 65.略。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我向芦花深处走去,群山掩映着潺潺溪水,在夕阳中显出明艳的美景。 打鱼人家打开房门出来迎接我的到来,小孩子偷偷的看我,狗也在一旁叫个不停。 我的头发和胡须都已经花白,穿着一件白色的布袍,笑着提着一条红鲤鱼来换乡村里的酒喝。 渔人殷勤的留我住下,明月高照之下,打渔船也归来了。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清新动人的水乡风俗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渔家生活的恬静闲宜,令人陶醉。 前两句写诗人寻访:一个偶然的日子里,朝着芦花丛中行去,但见波光粼粼,山色青青,好一派晚晴秋色!着一“偶”字,可见并非常来,而是忽然发现这宜人之处,就更显其风光优美了。用一“深”字,大有一种曲径通幽、诱人前往的情趣,其芦花飘飞、芦叶瑟瑟之景跃人眼帘。 “行”字令人浮想联翩,诗人也许是乘着一叶扁舟而来的吧,或是独自闲步信走?不管怎样,总是一路观赏、一路欢愉,雅情逸致溢于言表,从中亦可想见渔人生活之诱人。后两句写渔家迎客:诗人的行踪,惊动了渔村里的狗,它叫了起来。 于是村舍里的大人急忙打开门户,迎接远来的客人,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看个究竟。诗人先写“开户”,再言“犬吠”,足见渔家迎客速度之敏捷,感情之殷切,而且“犬吠声”起,于水乡宁静的氛围中,又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争窥”二字,活脱脱地勾勒出孩子们的形象,其机灵活泼、逗人喜爱的神情漾然纸面。这首诗,取材平易,只是渔家寻常事,但写得真切自然,情酣意浓,不做作,无斧凿,使人觉得纯朴的民风迎面吹来,好舒畅好舒畅! (2)本诗表现渔村(好客 )的景色和渔家待人的(热情。 8.谁可以帮我出一张关于诗词的试卷一、下面这首诗,是句序被打乱了的一首诗,阅读后做题 ①闲着庭中桅子花 ②竹溪村路石板斜 ③雨里鸡鸣一两家 ④妇姑相唤浴蚕去 1.根据上下句的意义,选出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A.③①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2.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根据诗意,选出其诗题判断正确的一项:( ) A.雨中江南B.雨过小溪C.雨过山村D.雨中水乡 3.写诗有诗眼。这首小诗由景及人,由人及境,写得摇曳生姿。其全篇的“诗眼”是:( ) A.鸣 B.斜 C.唤 D.闲 4.这首小诗,语言新鲜活泼,“闲着庭中桅子花”一句堪称妙笔。仔细品味,它妙在:( ) A.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了山乡农闲之景。 B.运用正面描写,写出了山村农忙之景。 C.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了山村农忙之景。 D.运用正面描写,写出了山乡花开之景。 5.从不同角度看,正确的说法是:( ) A.这是一首律诗 B.这是一首绝句 C.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D.这首诗中有一组对偶句 二、阅读文段,完成1—3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说)。暮日果大亡钱财。其家甚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聪明),而疑邻人之父。 1.用原文填空。 “ ”字指明事情发生的地点,“_”字点明被盗的根源,“ ” 两字交待了盗贼能够自由出入的条件,“_”宇点明被盗的时间,“_”点明了被盗的数量,最后用“_”和“_”两个字分别概括了富人对“其子”及“邻人之父”的不同态度。 2.解释加“△”的字。 其: 筑: 之: 亦: 暮: 亡: 甚: 疑: 3.本文批评了 的思想方法。 试卷答案: 一、1.C 2.C 3.D 4.C 5.B 二、1.宋 富 墙坏 暮 六 智 疑 2.他的 修筑 的 也 晚上 丢失 很怀疑 3.带着主观感情色彩去评判客观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