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儿童的古诗句有哪些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2.形容“孩子长得快”的古诗句1、《渭川田家》 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译文: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2、《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3、《村晚》 南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4、《回乡偶书》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5、《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代: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译文: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3.夸孩子懂事的古诗句有哪些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 译义: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 译义: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 译义:好奇的孩子见了我都不认识,笑着问:“老人家,您从哪里来。 4、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观游鱼》唐代白居易 译义:闲着没事正在鱼池边散步看鱼,见到了儿童在船上钓鱼。 5、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农家》唐代颜仁郁 译义:半夜叫醒儿子乘着天刚亮去耕田,孱弱的牛没有力气,慢慢艰难的前行。 6、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唐代吕岩 译义: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7、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宋代雷震 译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8、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牧童词》唐代李涉 译义: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9、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牧童诗》宋代黄庭坚 译义: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10、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牧竖》唐代崔道融 译义: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4.形容孩童的诗句形容孩童的诗句如下: 1.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1. 《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 《元日》【宋】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13. 《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4. 《田园乐七首 其六 闲居》【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5.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诗人为何要以“儿童”为题材作诗? 以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为例,表达了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z/q609039565.htm?sw=%E5%BD%A2%E5%AE%B9%E5%AD%A9%E7%AB%A5%E7%9A%84%E8%AF%97&ch=new.w.search.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