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40岁的古诗1、无题·韶华 唐代:李商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二十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三十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四十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译文: 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二十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 三十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四十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2、千秋岁·数声鶗鴂 宋代: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凝残月 一作:孤灯灭) 译文: 数声杜鹃的鸣啼,又报告烂漫春光将要凋谢。惜春人更想将那残花折。怎奈何雨虽轻柔风却猛烈,正赶上这梅子发青的暮春时节。看那永丰坊的柳树,在无人的园中整日撒飞絮如飘雪。 切莫把琵琶的细弦拨动,我深深的哀怨细弦也难倾泻。天如有情不会老,真情永不会灭绝。多情的心就像那双丝网,中间有千千万万个结。中夜已经过去了,东方未白,尚留一弯残月。 3、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译文: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4、蒹葭 唐代: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译文:蒹葭面对摧残不能够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风吹着该怎么办。只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盛开花朵,很快叶子就会沉入水中。在形体柔弱的时候春风拂过都嫌来得早,在生长成密丛时夜里的寒露又多了。即使衰败后花叶摇落,还担心岁月虚度。 5、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宋代:蔡伸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译文: 乌黑的长发像乌云堆砌在枕上,发间的翠翘也已经歪落。午睡间突然被惊醒,望着满眼却只是春色的温红软绿。轻柔优美的人儿,哪经得起又一春的岁月煎熬。 只怕,人老珠黄玉减香消。 柳树下的红门伴着小桥。多少次等到天黑点上蜡烛映红了窗子,多少次误以为是他打马经过。断肠呀,风花雪月可怜无尽长宵。忍着萎靡的样子,却又,十分无聊。 2.关于“40岁”的古诗有哪些1、《虞美人·听雨》元·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浣溪沙》宋·张纲 象服华年两鬓青。喜逢生日是嘉平。 何妨开宴雪初晴。酒劝十分金凿落, 舞催三叠玉娉婷。满堂欢笑祝椿龄。 3、《朝中措》宋·张纲 年时生日宴高堂。欢笑拥炉香。 今日山前停棹,也须随分飞觞。 东阳太守,携家远去,方溯桐江。 把酒祝君长健,相随归老吾乡。 4、《满江红》宋·吴泳 梦绕家山,曾访问、鹤林遗迹。 见老鹤、翩跹飞下,方瞳如漆。 蕙帐香消形色静,玉笙吹彻丰神逸。 梦醒来、忽记鹤归时,翁生日。 南陌杖,东山屐。 红楼酒,青霄笛。 料中梁何似,涪江今夕。 君不见洛阳耆英会,花前雅放诗闲。 5、《临江仙》宋·李石 九九之年逢降庆,生年生日同时。 金花紫诰鬓银丝。乞身香火地,日戏老莱衣。 浑舍集成千岁会,子孙三世庭闱。 共将春酒祝金卮。 蟠桃三月暮,莫怪看花迟。 3.表示年龄的词语,如:不惑之年(40岁)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没有专门的90,只是八十九十合叫耄耋(mao die)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4.古人称20岁男子为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5.形容中年男人外貌的诗句《逢病军人》唐.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关关之鸠在河之洲,苗条淑女君子好求;出自孔子的《三字经》````````````````````````去年今日次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出自台湾神话《人面桃花》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清平调1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2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装。 清平调3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沈香亭北倚阑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3er 6.赞美男人的诗词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姿势玫褂矢 赞美男人的词语(一): 1、【品貌非凡】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一样寻常。 品行相貌都超出一般。 2、【清新俊逸】清新俊逸,清美新颖,不落俗套。 3、【足智多谋】: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能,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4、【昂藏七尺】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6、【血性男儿】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 7、【断雁孤鸿】鸿:鸿雁。 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8、【堂堂正正】:形容强大严整。光明磊落,正直。 9、【浪蝶狂蜂】轻狂的蜂蝶。比喻轻狂的男子。 10、【英俊潇洒】英俊:才智杰出的人。潇洒:总体是行为指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多用来形容神态和容貌,也指举止。 指才智杰出,相貌不凡且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11、【须眉男子】须眉:胡须和眉毛。 古时男子以须眉长得稠密为美。指堂堂的男子汉。 12、【才貌双全】形容人的才能相貌都很好。 13、【才貌双绝】才学相貌都好。 同才貌双全。 14、【惨绿少年】惨绿:浅绿,指服色。 原指穿浅绿衣服的少年。后指讲究装饰的青年男子。 15、【掷果潘郎】比喻美男子。同掷果潘安。 16、【坐怀不乱】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17、【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