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化学变化的诗句十句

1.含有化学变化的诗词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第一句是物理变化 后面都是化学变化

一、成语与物质的变化

1.千变万化:形象表达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2.木已成舟:物体外在形状发生改变。(物理变化)

3.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理变化)。

4.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化学变化)。

5.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凝固现象(物理变化)。

6.火上浇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烧更为充分(化学变化)。

7.铁杵成针:物体形状由大变小(物理变化)。

8.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过程(物理变化)。

9.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

2.写出含有化学变化的诗句,写出是神马化学变化

1、千击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派,要留清白在人间.CaCO3=CaO+CO2↑(条件:高温)CaO+H2O= Ca(OH)2Ca(OH)2+ CO2= CaCO3↓+H2O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融化的蜡油(烃与氧气)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大分子有机物燃烧).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炸,火药.5、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3CO↑+Fe2O3=高温=2Fe+3CO2↑,其中还有物理熔化.6、胡粉入火中,色坏还为铅.Pb3O4 + 2C ——→ 3Pb + 2CO2↑,古代炼丹.7、百年陈酒十里香.CH3COOH+CH3CH3OH=CH3COOCH3CH3+H2O(脂化反应),乙酸乙酯有香味.⑧、看酿酒 唐 王绩 六月调神曲,正朝汲美泉.从来作春酒,未省不经年.C6H12O6==2C2H5OH+2CO2,无氧呼吸.9、犹比至元无事日,印文铜绿长苔钱.2Cu + O2 + H2O + CO2 ═══ Cu2(OH)2CO3,铜生锈.1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机物的氧化,腐烂.1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葡萄糖的增多和秋天低温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所以,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多而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花青素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物,本身没有颜色,当它遇到酸性物质时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成蓝色.这样,花青素在酸性的叶肉细胞中就变成了红色,所以树叶就变成了鲜红色.。

3.物理变化的诗句

1、物理变化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真金不怕火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化学变化的诗句

烈火焚烧若等闲 要留清白在人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够用了吧

4.有关化学的古诗

石灰吟 千锤万凿来自深山, 烈火烧炼仍旧淡然。

粉身碎骨全都不怕, 要将清白留在人间。 化学与古诗 2007-09-04 09:56 一、古诗词中的化学知识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解析:本题结合古诗词考查物质的变化,题型新颖。认真分析题意可知:A涉及了草木的燃烧,B涉及了蜡烛的燃烧,D涉及了燃放烟花爆竹,这些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只有C发生的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答案:C 例2、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古代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请指出以下诗句中出现的“烟”字,符合实际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解析:本题利用古诗词考查化学中“烟”和“雾”的区别。

日常生活中往往把“烟”、“雾”混为一谈,实际上固体小颗粒飘浮在空气中称为烟,而小液滴分散于空气中则称为雾。硝烟、炊烟、尘土飞扬均为名副其实的烟,白磷燃烧时看到的现象是产生浓厚的白烟。

清晨雾气腾腾、水壶烧开后直冒白气都是雾的作用,打开浓盐酸、浓硝酸的试剂瓶塞时即会产生白雾。本题选项A中的“烟”是由沙土随风卷起形成,B中的“烟”系炊烟,C、D选项中的“烟”均为雨雾。

答案:A、B 例3、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四句诗所描写的物质依次是() A.石灰石、熟石灰、生石灰、碳酸钙 B.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 C.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 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碳酸钙 解析:本题利用古诗词考查化学反应及化学物质。《石灰吟》中所描述的反应共有三个: (1)CaCO3=高温CaO+CO2↑ (2)CaO+H2O=Ca(OH)2 (3)Ca(OH)2+CO2=CaCO3↓+H2O,要确定各物质的顺序,还必须熟悉碳酸钙的性质。

答案:B。 例4、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

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解析:本题巧用成语考查化学反应的本质。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过程,只是构成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可能变成黄金的。 例5、下列两个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

请你任选一个,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 A.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钢。)

B.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火) 你选择的成语是____。其中的化学原理:________。

解析:本题利用成语考查钢的冶炼原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A生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含碳量的高低,在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的过程中,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达到了降低含碳量的目的,使生铁转化为钢。

B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可燃物减少不利于燃烧,放出的热量少。 答案:若选A,原理是:锤打烧红的生铁时,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转化为钢。

若选B,原理是: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可燃物减少不利于燃烧。 三、广告词中的化学知识 例6、“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的性质是() A.硬度大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D.熔点低 解析:本题巧用广告词描述了钻石的化学性质。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钻石能保存很久,仍绚丽璀璨,而不变质。钻石就是金钢石,其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起反应。

答案:C。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