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首刘禹锡的关于观潮的诗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2.求 跟观潮有关的诗句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观浙江涛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3.关于刘禹锡的古诗刘禹锡的古诗1、《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2、《堤上行》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3、《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4、《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6、《江南春》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7、《竹枝》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8、《竹枝》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9、《竹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10、《竹枝》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11、《竹枝》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12、《竹枝》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13、《竹枝》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14、《竹枝》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15、《竹枝》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16、《竹枝》城西门外滟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17、《竹枝》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18、《步虚词》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19、《步虚词》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20、《抛球乐》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21、《抛球乐》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22、《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23、《纥那曲》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2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25、《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26、《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27、《浪淘沙》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28、《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29、《浪淘沙》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30、《浪淘沙》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31、《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32、《浪淘沙》鹦鹉洲头浪颭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33、《杨柳枝》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34、《杨柳枝》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35、《杨柳枝》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人家。36、《杨柳枝》南陌东城春草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37、《杨柳枝》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38、《杨柳枝》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39、《杨柳枝》迎得春光先到来,轻黄浅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挫摧。40、《杨柳枝》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41、《杨柳枝》凤阙轻遮翡翠帏,龙墀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42、《杨柳枝》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43、《杨柳枝》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44、《杨柳枝》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45、《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46、《踏歌词》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47、《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48、《踏歌词》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49、《忆江南》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帙浥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50、《忆江南》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51、《潇湘神》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52、《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 4.有关观潮的古诗词《钱塘映江楼宴坐观潮》年代: 明 作者: 郑善夫钱王此开济,旋入宋山河。 潮汐秋来壮,雷霆水上多。尚传江有怒,翻恨海无波。 飒飒攒陵树,悲风日夜过。《十七日观潮》年代: 宋 作者: 陈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和运使舍人观潮》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 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暴怒中秋势,雄豪半夜声。 堂堂云阵合,屹屹雪山行。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巨防连地震,群楫望风迎。踊若蛟龙斗,奔如雨雹惊。 来知千古信,回见百川平。破浪功难敌,驱山力可并。 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 5.求 跟观潮有关的诗句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观浙江涛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6.描写观潮的诗句1、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唐·徐凝《观浙江涛》 译文:钱塘江的潮水风光很有吸引力,让人看到须发皆白,也觉得没有看够。 2、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唐·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译文: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3、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唐·李廊《忆钱塘》 译文:中秋月色有如浩浩江水一泻千里,半夜潮声仿佛十万军马奔腾前进。 4、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宋·陈师道 《十七日观潮》 译文: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 这好像是天神倾翻了玉杯,所以造成了这样气势浩大的潮水。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 5、江水忽凝不敢东,海口哆张反西吐。 ——清·阮元《月望后至海宁州登海塘观潮》。 译文:江水突然凝固了不敢往东流了,海也突然把水往西涌。 7.与观潮有关的诗句与观潮有关的诗句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钱塘观潮》 清 汤金钊 一声初转海门雷,万叠真如雪作堆。 盛气已吞文种墓,余波犹上子陵台。 底教金寇全师去,合借钱王射手来。 欲写壮观愁笔弱,银山饱看只空回。 《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 元 钱惟善 白马涛头驾素车,至今犹是诧灵胥。 千年元气淋漓后,八月长风震荡初。 顾兔盈虚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 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