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少数民族的诗句1、《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敕勒歌》【南北】无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初春小雨》【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立春偶成》【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7、《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北山》【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9、《出塞作》【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10、《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1、《寄刘驾》【唐】曹邺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12、《塞上行》【唐】鲍溶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13、《边方春兴》【唐】高骈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14、《晴》【清】杜于皇 海角收残雨,楼前散夕阳。行吟原草泽,醉卧即沙常 骑马人如戏,呼鹰俗故狂。白头苏属国,只合看牛羊。 2.赞美少数民族的诗句1、《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2、《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4、《敕勒歌》【南北】无名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初春小雨》【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立春偶成》【宋】张轼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7、《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北山》【宋】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9、《出塞作》【唐】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10、《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1、《寄刘驾》【唐】曹邺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12、《塞上行》【唐】鲍溶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13、《边方春兴》【唐】高骈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14、《晴》【清】杜于皇海角收残雨,楼前散夕阳。行吟原草泽,醉卧即沙常骑马人如戏,呼鹰俗故狂。 白头苏属国,只合看牛羊。 3.写少数民族的诗《五十六个民族诗 》 汉满僳僳景颇壮 高山普米锡伯藏 毛南布依维吾尔 仡佬仫佬蒙古羌 乌孜别克俄罗斯 保安独龙京东乡 哈尼彝苗鄂伦春 裕固朝鲜傣阿昌 鄂温克水德昂怒 基诺赫哲土布朗 塔塔尔白回土家 达斡尔畲黎珞巴 拉祜纳西塔吉克 哈萨克佤瑶撒拉 我国民族五十六 柯尔克孜侗门巴 1、汉族 神农播下麒麟种,龙凤呈祥桃李圆。 秦汉雄风启唐宋,轩辕笑了五千年。 2、蒙族 马头琴上卷胡风,龙骥曾惊罗马宫。 洒酒当歌敕勒草,白云落在奶茶中。 3、鄂温克族 逐鹿山林纵马行,夜间篝火论峥嵘。 雪橇飞下兴安岭,谁跳依哈嫩舞迎? 4、鄂伦春族 萨满英姿白桦根,雪原熊舞舞雄浑。 狍皮褥子作陪嫁,迎娶还须赛马奔。 5、达斡尔族 蝴蝶花开绕彩笆,长宫傍水抱山斜。 蓝裙卷起情歌浪,小伙形随曲棍遐。 6、赫哲族 乌苏里水曲连波,浪上长袍豪气哦。 吻额情牵千里马,客卿踏雪鲤鲟多。 7、朝鲜族 三江飘带舞天仙,金达莱红烧雪川。 力士沾衣十八跌,放飞白鸽寄秋千。 8、满族 雪海茫茫一巨龙,八旗漫卷海关风。 康乾回望汉唐路,马褂旗袍经纬通。 9、纳西族 大袖宽腰舞灵燕,玉龙驹啸玉龙山。 祭天掬捧金沙水,松茸菌帽慰君闲。 10、藏族 顶天绽放一奇葩,屋脊撑开世界华。 布达拉宫佛光照,文成公主播红霞。 11、僳僳族 温馨木屋赖高桩,敢向刀丛笑上苍。 少女长裙自由舞,烟包飞载爱情扬。 12、彝族 天上星星数火把,少年跳月戏山翁。 是谁咬肿傻哥手?阿妹传情一吻红。 13、普米族 放歌骏马忆羌笛,木楞房撑一柱天。抢个新娘来作主,四弦拨动美婵娟。 【014】白族 洱海苍山三月街,香茶谜底酒歌猜。樵哥眺望玉峰外,仙凤依稀云水来。 【015】独龙族 口弦奔涌独龙江,傍水依岩小竹窗。藤索悠悠浪上荡,踏歌唱稳两山桩。 【016】怒族 三月鲜花为谁放?洞中少女胜天骄。搂肩对饮同心酒,耳佩铜环带笑摇。 【017】阿昌族 鲜花思慕阿昌刀,窗下葫芦夜半谣。三月箫将爱桥搭,阿哥路上执阿娇。 【018】景颇族 木鼓芒锣慨而慷,千人足下舞铿锵。一声牛角长刀浪,蝶扇飘飘醉爱乡。 【019】德昂族 燕子飞来唱爱情,登枝怎与凤盈盈?相思鼓点不成舞,三管葫芦邀妹行。【020】佤族 木鼓惊天赖重锤,文身猛士踏奔雷。 流泉何故慕仙子?飞起青丝问舞魁。【021】柯尔克孜族 玛纳斯魂养劲根,白毡笑顶莽昆仑。 飞鹰叼起海中月,恰似行云御马奔。【022】壮族 三月歌圩歌万千,人间天籁绕山悬。 凤喉唱傻虎君目,飞起绣球羞莞然。【23】维吾尔族 姑娘扭起小蛮腰,小伙肩峰涌爱潮。 热瓦甫中奔牧马,天山深处雪莲娇。【024】回族 花儿怎地这般红?真主西来访夏宫。 但见东风沐杨柳,郑和拥浪探鸿蒙。【025】锡伯族 箭魂催动马蹄风,欲猎大雕绷满弓。 扳倒西山真猛士,贝伦舞后伴英雄。【026】俄罗斯族 与君一吻与君尊,踢踏长靴舞摆裙。 琴上冰河飘渺去,马车辙下种春芬。注:俄罗斯族人对客人行接吻礼,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027】 裕固族 箭不透心情透心,驼峰间拥两新人。白云似解琴弦意,降下天鹅配晋秦。 28、布朗族 丈夫从妻两心倾,天趣连成母子名。蝶舞精神君可识?小乘歌处叹文明。 29、哈尼族 白鹇亮翅把心偷,俏妹捶郎递笑眸。云下蘑菇天外韵,把乌一曲动欧洲。 30、乌孜别克族 斜格乃琴邀玉纱,抖肩盛放女人花。长衫策马白云处,丝路客来将饭抓。 31、塔塔尔族 踢踏情缘美目波,玉人比翼白天鹅。马车追着云霞唱,为娶姑娘先嫁哥。 4.描写少数名族服饰古代匈奴的服饰 汉人描绘的匈奴肖像上的特征,我们在他们的继承者突厥人和蒙古人身上也可以看到。 威格尔概括道:"他们的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上胡须浓密,而领下仅有一小撮硬须,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佩戴着一只耳环。头部除了头顶上留着一束头发外,其余部分都剃光。 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身穿长齐小腿的、两边开叉的宽松长袍,腰上系有腰带,腰带两端都垂在前面,由于寒冷,袖子在手腕处收紧。 一条短毛皮围在肩上,头戴皮帽。鞋是皮制的,宽大的裤子用一条皮带在踝部捆扎紧。 弓箭袋系在腰带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带上横吊在腰背部,箭头朝着右边。" 苗人服饰 女装。 布料一般为麻布。麻布又为自种的麻,抽丝纺线后,用木质的古老的平机手工纺织而成,质地亦较为精细。 布一般都要经过蜡染。蜡染可能是先做成衣料各部分后才进行的,因为衣服的左右幅、左右衣袖的图案一般是对称的。 一般装饰的上衣为白底蓝花图案的蜡染衣服,整个上衣全由精细美丽的手绘蜡染花纹图案覆盖,显得特别素雅。这几乎是素装,但在上衣上绣花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 在观察中,我看到几种形式,一是衣服的左右幅刺绣的;二是只有左右袖子上部分刺绣的;三是左右袖子全部刺绣的;四是衣服的左右幅,左右袖子全都刺绣的;五是整个上衣全部刺绣的。在更细微的差别上还可以分类,但此分叙已经体现了生活装到盛装,从老年装到青年装的一般原则,不过这种原则已经被她们自己打破。 生活装是不绣花的一般的蜡染上衣,这几乎问题不大;全绣花上装在花场上确也鲜艳夺目,但也有部分姑娘仍着全素色蜡染的上衣,仍然十分引人注目。? 梭嘎苗人的这种上衣,无领,窄袖,前裾短,后面有一与下裙一样长的长方形后幅。 这个长长的后幅是任何一件女上衣都得有的东西,并且是上衣绣花的起点和必须之处,也就是说,哪怕是全素色的蜡染上装,这后幅上也是要绣花的。这后幅上花纹一般是横条花,有致地从下到上,一道一道地与背部的花色相接。 上衣上的刺绣,有直接绣在经过蜡染处理的衣服上的,这样一般就以白底蓝花蜡染图案为底色进行衣服的装饰,另外有整块的绣好,然后叠缝在衣服上的,如有部分姑娘的肩、袖处的绣花图案就是如此。?图37女上装前面。 2001年6月摄于小坝田? 在蜡染和绣花上,她们不管使用多少种图式,都讲究左右袖,左右衣幅上花纹图案的对称效果。另外,对称的原则还被应用于左右的图案中,这些作为左右大对称的图案中。 也在上下、左右关系上体现这一对称原则。可以说,她们上衣的每一处图案都表现一定的对称关系,这使得梭嘎苗人的女性上衣上的图案花纹,既变化万千,又协调统一。 这种无领的上衣,从颈处下来,必有一方长长的幅边,这条幅边也被梭嘎苗人聪明的女性充分利用。这条幅边的图案不管是蜡染和刺绣,在表现对称原则的同时,又从最根本处表现每一件服装的与众不同。 在1995年正月初十的花场上,你很难找到上衣图案花色完全相同例子,在我的镜头上曾出现了四个姑娘,上衣的花纹图案几乎一致,在左右袖、左右幅上的花纹图案大致相同,但这四个姑娘的四条幅边的花纹图案却完全不一样,一下子就把“雷同”二字轻轻抹掉了。? 这种上衣只有一个位置在衣服中部的布结相系,作为钮扣。 这种布结即便完全系住,女性V字型的**都将露得很大很深,完全看得到外衣里的内衣。我们现今看到的女性内衣多为红色或粉红色的衬衣,此明显为现今市面上的一般衬衣。 最初的传统的梭嘎苗人女性内衣大概不是这个样子,应该是普通的麻织内衣,或者说根本没有内衣。至于现今内衣的颜色,这与一般的粉红色、红色表现青春骄艳的观念是相通的,故我以为,如果她们传统的衣饰中有内衣,颜色也是倾向于红色的。 在内衣里面,应该是束胸一类的东西,但据知乳罩在她们几乎是没有的,只有极少的有外出经历的女性才有戴它的可能性。图38女下裙。 2001年6月摄于小坝田? 梭嘎苗人女性的下装是一幅桶式的百褶裙。一般以黑色为基底色,间以红、浅蓝色的条,形成对比强烈的色彩变化,非常醒目。 最经常的色彩搭配是这样的,从裙边算起,第一道是红色(或为半道),第二道是黑色,三道是红色,四道是黑色,五道是浅蓝色,六道是黑色,七道是红色,八道是黑色,九道是浅蓝色,十道是黑色,十一道是红色,十二道是黑色,十三道是浅蓝色,十四道是黑色,十五道是红色,十六道是黑色,再以上就是裙腰,这里一般就是白底蓝花的蜡染布料缝制了。这十六道色条(可能实际中的色道有一定的变化,但不大),五道红色,三道浅蓝色,八道黑色,黑色和红色的色条宽度大致相同,有一定的差异,但不是很大,但三道浅蓝色色条宽度只有黑、红色宽度的一半左右。 或者更窄一些。色彩上黑色不变,但红、浅蓝在总的色调不变的情况下就有许多变化,如桔红、淡红、昏红、过渡红、黄红等,浅蓝色也是如此。 我在花场上,见裙子的色调总的如此,但见不到完全一样条纹和颜色搭配的两条裙子。? 据调查询问得知,传统的妇女装饰中。 5.有关描写汉服的诗句【名称由来】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了民族融合。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6.少数民族风情的词语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跳坡节、彝族跳弓节等20多个传统节日。节日里,各少数民族群众穿红戴绿、披银挂金,他们赶歌圩、跳板鞋舞、赛矮马,各种服装争奇斗艳。达斡尔族服装以袍式为主。男子往往头戴皮帽,身穿皮袍,下着皮裤,脚蹬皮靴。帽子多用狍、狼或狐狸的头皮做成,毛朝外,双耳、犄角挺立,形象逼真,出猎时,既防寒又护身。靴子多选用狍、犴、牛等皮。除皮质服装外,达斡尔族还穿布制的袍子和裤子。冬天穿棉袍,天冷时外套犴背心,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妇女早期着皮衣,清朝以后以布衣为主。服装的颜色多为蓝、黑、灰,老年妇女还喜欢在长袍外套上坎肩。 佤族,节日、祭祀、礼仪食俗 佤族过去普遍信奉万物有灵原始教,有部分地区的佤族信奉佛教,差不多所有节日都伴有祭祀活动。传统的祭祀活动除杀鸡和杀猪外,还要进行特有的剽牛。达斡尔族妇女擅于手工刺绣,服饰、鞋、荷包等多绣着各种花纹及图案。发式及装饰品因地而异,有的用白布和白毛巾包头,佩戴各式耳环。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有特色的是旗袍。满族妇女的旗袍最初是长马甲形,后为演变成宽腰直筒式,长至脚面。领、襟、袖的边缘镶上宽边作为装饰。坎肩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精致,不仅镶上各色花边,而且绣有花卉图案。头饰是满族服饰的突出特点。过去男子留长发、结辫。而妇女的发型则富于变化,不仅留发、结辫,还绾或髻等。满族把深绎色看作福色,倍加宠爱。另外还崇尚白色,常用作镶边的饰物。满族妇女擅长刺绣,服饰的衣襟、鞋顼、荷包及枕头上,到处都可看到龙凤、鹤鹿、花草等吉祥图案。鄂温克族服饰原料过去主要为兽皮,服装式样主要有大毛长衣、短皮上衣、羔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等。大毛长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无论男女衣服,衣边、衣领等处都有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喜爱蓝、黑色的衣服。皮套裤制作讲究,外面还绣着各种花纹,既美观大方,又防寒耐磨,天冷时穿在皮裤的外面。男子夏戴布制单帽,冬戴圆锥形皮帽,顶端缀有红缨穗。鄂温克族妇女普遍戴耳环、手镯、戒指,或镶饰珊瑚、玛瑙。已婚妇女还要戴上套筒、银牌、银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