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贺兰磨剑河饮马”出自哪一首诗词《瓦亭聊句》是宋代诗人苏舜元的诗词之一。 阴霜策策风呼虓,羌贼胆开凶{左凶右炎}豪。赤胶脆折乳马健,汉野秋穟黄云高。 驱先老尩伏壮黠,裹以山壑鬼莫招。烽台屹屹百丈起,但报平安摇桔槔。 喜闻羸师入吾地,主将踊跃士惰骄。神锋前挥拥胜势,横阵立敌俱奔逃。 不知饵牵落槛穽,一麾发伏如惊飙。重围八面良难度。 相顾无路惟青霄。地形窄束甲刺骨,皆裂不复能相鏖。 弃兵滚滚令不杀,部曲易主无织嚣。恸哭皇天下厌祸,空同无色劲气消。 狂童得志贱物命,陇上盘马为嬉遨。苍皇林间健儿妇,剪纸沥酒呼嗷嗷。 将军疾趋占葬地,年年载柩争咸崤。朝延不惜好官爵,绛蜡刻印埋蓬蒿。 三公悲吟困数败,车上轻重如鸿毛。白衣壮土气塞腹,愤勇不忍羞本朝。 重瞳三顾可易得,亮辈本亦生吾曹,穷居衰牢厌咄咄,岁月奔激朱颜凋。当年请行太明下,今日颓堕思南巢。 阳羡溪光逗苍玉,尽半健鲫烟中跳。便欲买田学秧稻,不复与世争锱毫。 奈何三世奉恩泽,肯以躯命辞枯焦。以知出处击大义,一饭四顾情如烧。 贺兰磨剑河饮马,颈击此贼期崇朝。归来天下解倒挂,玉色蔼蔼宸欢饶。 笔倾江河纸云雾,欢颂来业包陶姚。 2.《古诗十九首》里哪一首诗与《饮马长城窟行》最为相似《行行重行行》 乐府名篇《饮马长城窟行》,与《古诗十九首》所收录的《行行重行行》篇同为边塞思妇诗的杰出代表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白话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3.有关酒泉的古诗词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谒酒泉 嫖姚手执帝王封,大败单于此庆功。 赐酒当年惟少我,今来痛饮一瓢风。 江夏赠韦南陵冰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 陇西行 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火断无烟。 天若不爱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 地应无酒泉 4.饮马长城窟行出自 汉乐府 还是 古诗十九首“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 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 在《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是否为蔡邕所作,历来有争议。 基本解读 全诗共 20 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青青和边草”到“展转不可见”。 这一层是写思妇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的大意是:丈夫离家远行不能终日思念,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的大意是:刚刚梦见丈夫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现丈夫原来还是在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的大意是: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外乡各地漂飘漂泊不能相见。 第二层从“枯桑知天风”到“谁肯相为言”。 这一层是写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也是比兴,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这两句是说:丈夫不在家,使她深感门庭冷落,世态炎谅。“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的大意是: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第三层从“客从远方来”到“下言长相忆”。 这一层是写喜获夫信的情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是说: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说:呼唤童仆打开木盒,里面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书信。“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是说: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书信,书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是说: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参考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 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象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 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 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饮马长城窟行〉是首可以入乐的「乐府诗」,作者的名字已不可考,但从所述内容看来,可知是属于「民间乐府」,时代应该是在五言诗发展已相当成熟的汉末。 这首诗中的「行」根据元稹乐府古题序解释,乃是诗的体例之一。 又诗体明辨曰:「步骤驰骋,疏而不滞曰行。」可见这样的诗体有行走顺畅,不受阻碍之意,同时也意味著前往某地旅行,或朝某个方向行进的畅通过程。 诗起头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 「绵绵」两字传达了两层的意义:妇人「思绪的绵绵」是由「草的绵延不绝」引起的。由于路途的遥远,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梦中求得相会,然而才在梦中实现的愿望,醒过来后又是遥远的空间隔绝,依旧是「他乡各异县」,彼此无法相见。 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辞技巧上,「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中的「远道」,「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中的「梦见」,以及「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中的「他乡」,都是修辞技巧中的「顶针」句法。 这样的连缀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是比喻自己凄苦的景况,同时也暗示远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邻居却只顾沉浸在家庭的欢乐中,不肯为她捎个信。 最后一段是情节的转折。忽然有客从远方带来丈夫木质双鲤鱼夹封的信函,呼儿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书中也获得了远方传来的,对她坚定不移的情意。 者样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国传统妇女「闺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悠远,是乐府诗中最广为传送的「闺怨诗」。 5.古诗词鉴赏(11分)塞下曲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1.意象:秋水、秋风;(1分)作用:渲染了荒凉凄冷的氛围,(1分)为作者抒发情感作铺垫。 (1分)2.“黯黯”即暗淡的意思,这里明指天气,描绘了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2分)也暗指征人心情的黯淡凄凉,表达了厌战的情绪。(2分) 3.这首诗蕴含了作者对战士的同情和对穷兵黩武的厌恶、反对之情。 (1分)表达技巧:①借景抒情。(1分)②渲染。 (1分)③对比。(1分)(每点需具体分析,答对两点即可得3分)1.分 析:首句的“饮马”者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 “饮马”须牵马入水,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外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来。 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是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日甘肃东部的泯县,是长城的起点。 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 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分 析:“黯黯”即暗淡的意思,这里明指天气,描绘了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2分)也暗指征人心情的黯淡凄凉,表达了厌战的情绪。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分 析: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 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