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洛阳古城秋天的古诗句

1.描写秋天洛阳的诗句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关于秋风的诗句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译文: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出自:唐代张说《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译文: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

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

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 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

这“争”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 “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

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

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

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

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

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道后期。

3.说说古诗中关于“洛阳”的诗句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

4.描写“洛阳名胜、景色”的诗句

描写“洛阳名胜、景色”的诗句有以下:

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 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6.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 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 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 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15.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 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 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 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5.描写“洛阳名胜、景色”的诗句

描写“洛阳名胜、景色”的诗句有以下: 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 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 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 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 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宋) 15.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 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 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 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6.有关秋天的诗句

秋天的: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借江中之景抒发诗人旅途的寂寞和愁思。)烟渚——江上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芙蓉楼送新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寒雨——秋雨。)

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歌从描写边关军营中的宴乐场面表现了戍边将士守边和思乡的复杂情感。)

登高(节录)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秋日登高,听急风怒号,山猿长啸;看群鸟飞旋,落叶纷纷;俯视脚下长江之水汹涌澎湃,滚滚而来。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长安、秋望 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真珠月似弓。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冬天的:

绝句-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7.关于“秋风”的诗句有哪些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秋风辞】译文: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秋风清,秋月明。——李白【秋风辞】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译文: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8.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译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9.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秋歌】译文: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10.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译文: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