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诸葛亮外貌的诗句1.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2.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3.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4.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5.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定此人必来游说。 6. 羽扇纶巾,抚琴与城头之上。7. 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 8.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9.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当世高人。 2.描写诸葛亮外貌的诗句1.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2.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 3.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4.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5.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定此人必来游说。 6. 羽扇纶巾,抚琴与城头之上。 7. 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 8.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9.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当世高人。 3.描写诸葛亮外貌的句子1.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2.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 3. 羽扇纶巾,抚琴与城头之上。 4.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5.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当世高人。 6.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7. 出处: 《三国演义》对这位主角进行一番外貌描述,说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除此之外,这部小说还在别的章节中提到:诸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总之,小说对诸葛亮外貌特征的定型是: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三国演义》的这种描述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看到的诸葛亮形象几乎都来源于此。 4.三国中描写诸葛亮外貌的语段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三国里是这样说的: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除此之外,这部小说还在别的章节中提到:诸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总之,小说对诸葛亮外貌特征的定型是: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三国演义》的这种描述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看到的诸葛亮形象几乎都来源于此。这是诸葛后人根据上述的描写而绘制的先祖肖像. 5.形容诸葛亮的诗句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武侯·王安石 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 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光。 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 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 读诸葛武侯传·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咏史·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杨慎所引的武侯庙·杨慎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南阳·汪遵 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司马温公挽诗·孔武仲 龙卧南阳久,天回北斗高。 庙堂更政化,岩谷起英髦。 正色朝端肃,华巅国务劳。 西州忽移翣,风木动悲号。 元缜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诸葛武侯 南阳高卧隐人龙,出处躬耕莘野同。 讨贼祁山声大义,于今史册播丹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