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人老心未老”的诗句有哪些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译文: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文天祥《》 译文:年纪老迈而情怀更加豪壮,岂能因白发而改变人的心愿?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决不会坠掉直凌青云的志向。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 译文:当年赵王问,廉颇老将军还能吃饭么?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译文:深夜躺在床上,听窗外风雨呼啸,也许到了梦中,我又会回到战马嘶鸣的浴血战场。 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 译文:我的壮志没有和年华一样老去,死后依旧是鬼里面的英雄。 6、此心未与年俱老,犹解逢花眼暂开。——陆游《杂感》 译文:这欣赏美景的心没有和年华一样老去,迷蒙的双眼在花开的时候仿佛也清晰起来。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落花不是无情的,只不过化作春泥来守护春花。 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译文:夕阳的景色无比美丽,只是接近黄昏了。 9、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白居易《老来多健忘》 译文: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记不起,唯独没有忘记思念你。 1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译文: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 2.形容人老心不老的词童心未泯: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老来俏 【解释】:指年老而爱打扮的人。多含贬义。 【出自】:曹禺 《日出》第二幕:“对了,就是她!老来俏,人老心不老。” 鹤发童颜 【解释】: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自】: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朱颜鹤发 【解释】: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精神矍铄 【解释】:矍:惊视的样子。矍铄: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老而强健。精神矍铄: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 【出自】:(1)《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中“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3.人老心未老的诗句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年纪老迈而情怀更加豪壮,岂能因白发而改变人的心愿?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决不会坠掉直凌青云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汉·曹操《龟虽寿》。 译文: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3、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出自:宋·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译文: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 4、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 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出自:宋·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译文:春来春去时光如飞催人老,我怎肯轻易输给年轻人?酒醉之后像少年一样狂放不羁,胡子白了根本没有关系。 5、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出自:宋·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译文: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4.形容老年人身体不好的诗句1、形容老年人身体不好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2、原文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注释 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上高台。 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4、简析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