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兄弟不合,你死我活”的诗句有哪些1.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___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4.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5.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____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6.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8.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9.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____苏轼《鹊桥仙·七夕》 11.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____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1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李白《赠汪伦》 13.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14.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5.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____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16.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____黄庭坚《品令·茶词》 17.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____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18.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李白《送友人》 19.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____佚名《旧题苏武诗 / 别诗四首·其一》 20.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____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21.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____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22.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4.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____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25. 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____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26.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____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27.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28.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____杜甫《贫交行》 29.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____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0.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____柳恽《江南曲》 31.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____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32.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____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33.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____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34.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____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35.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36. 故人何在,水村山郭。____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37.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____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38.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____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39.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____张九龄《答陆澧》 2.形容兄弟反目成仇的诗句形容兄弟反目成仇的诗句,有如三国时期魏国曹植作的《七步诗》,全文如下: 《七步诗》 曹植 【三国·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 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 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