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表达心如止水,要孑然一身的古诗唐宋名词赏析菩萨蛮 唐李白平 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品评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蕴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渔歌子 2.一无所有孑然一身的成语孤苦伶仃一无所有空空如也一贫如洗孑然一身孑然一身,谓孤零零一个人。 出自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倚。”《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一个开线铺的员外张士廉,年过六旬,妈妈死后,孑然一身,并无儿女。” 《镜花缘》第四八回:“我现在离乡背井,孑然一身。”蒋光慈《少年飘泊者》:“自从那一夜,从客店跑出之后,孑然一身,无以为生。” 孑,多音字,可念zǐ(第三声)中文名孑然一身所属学科文学所属领域词语词性形容词属性四字成语拼音jiérányī(yì)shēn目录1解释2出自3示例4语法5同、近义词6英文翻译解释编辑孑然一身有两层意思,但都是指孤独一人。其一:不想找另一半,心如止水。 其二:想找但是留不住他/她,最后还是一人到终老。孑:孤独,一个人出自编辑《三国志·吴书·陆瑁传》:“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倚,处性不能自立。”[1]示例编辑只是公子~,又没盘缠,怎能够装载回去。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七)[1]语法编辑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孤单无靠[1]。 3.孑然一身结尾的词语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 《三国志·吴书·陆瑁传》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倚,处性不能自立.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 【释义】孑:单独.孤孤单单一个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形容孤单无靠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孤苦伶仃 【相反词】成群结队 【同韵词】排患解纷、罔极之恩、磨杵成针、两意三心、革旧从新、扬名显亲、燕石妄珍、文质彬彬、世道人心、洞鉴古今、. 【年代】古代 【英文】allalone 【法语】toutseul 【成语示列】只是公子孑然一身,又没盘缠,怎能够装载回去.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七 【示例】:只是公子~,又没盘缠,怎能够装载回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七) 孑然一身的英文翻译 1. all alone in the world; by oneself; with no relatives 2. to be left quite alone3. solitary; all alone孑然一身 和茕茕孑立意思差不多孑然一身有两层意思,但都是孤独一人. 其一:不想找另一半,心如止水. 其二:想找但是留不住他/她,最后还是一人到终老 4.像“”孑然一身的成语有那些[近义] 孤苦伶仃 孑然一身jié rán yī shēn [释义] 孑然:孤独的样子。孤单单的一个人。 [语出] 宋·周《清波杂志》:“岁月滋久;根深蒂结;生育男女;于义有不可负者;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傍;处性不能自立。” [正音] 孑;不能读作“jué”。 [辨形] 孑;不能写作“孓”或“子”。 [近义] 孤苦伶仃 [反义] 成群结队 [用法] 形容没有亲友;孤单无依;或单身一人。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沈秀水先生晚年;~;贫病交加;死于北京西郊。 [英译] by one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