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有气节的名言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8.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9.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1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13.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14.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表现骨气、气节的名句有关骨气的名言: 人有志,竹有节。 不怕人穷,就怕志短。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英雄流血不流泪。 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 (土耳其)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 3.关于气节的名言警句和作者以及关于这一名言的作者说(写)这句话的开卷未必有益的理由 日期:2007-9-15 9:19:00 浏览数: [ 7162 ] [大 中 小]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不是吗?20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而论为希特勒的殉葬品。 “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一点也不假,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或言情小说,整天看那些庸谷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往下降,最后造 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试想,“开”这样的书“卷”,能说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 开卷有益的辩论词 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 有的人看书不认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随便翻翻,有的人去读不适合自己的书,有的人甚至抱着猎奇的态度去读书,试问,这样的“开卷”,又何益之有?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作为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自然有它的积极意义,但若作为“开卷”就“有益”的断语,却是不妥当的。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看书有益。” 但 是,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到兴趣,那“开卷有益”也就未必有益了。 现在的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只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这只是“开卷未必有益”中包含的第一层:开卷不一定有益。还有第二层。 其二就是,我们看书,要有选择。那些不健康、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就不要看。 要看书,就看一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对我们学习、生活中都有帮助的书。这样的书就是好书,只有看好书,就不会毁了自己。 有人把书比作了朋友,看好书,就是交好朋友,才会进步;则看不好的书,当然是交不好的人作朋友,那样你就会退步。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只有看好书才会对你有益。 因此,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 我真心的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有选择的看书。 而不要因为看错了一本书,将自己引入歧途,毁了自己的一生。 4.关于气节和爱国的名言 人物成语: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 坚贞不屈 舍己为人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气壮山河\气冲霄汉\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宁死不屈\坚贞不渝 名人名言 1、粉身碎骨何所俱,留得青白在人间。 ——于谦 2、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见利争让,见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王通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7、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百失节。——罗马尼亚 8、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汉·桓宽 不要乞求自己有能力得到的东西。 ——米高·德·塞万提斯 富贵何足求,节操为可尚。 ——罗大经【中】 故事 岳飞[宋]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 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 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 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 以振奋人心, 并献御敌之计, 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闻元军东下, 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 开赴临安(今杭州, 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 被派往元营中谈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进兵江西, 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 为元重兵所败, 妻子儿女皆被执, 将士牺牲甚众, 天祥只身逃脱, 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 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经历种种严酷考验, 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苏武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 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当时的官僚制度规定,父亲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 苏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迁。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 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 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 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由于篇幅关系,其余气节故事请参见 /c184.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