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战争环境的语句1. 到处都是浓烟和纷乱。 2. 东方,是极其剧烈的爆炸,南方,是子弹横飞,在天顶,则是一排排开花弹,好象没有底脚的火山一样。3. ……在那广大无边的地面上,尽是雨和夜色,别的什么也没有,天,上的云和地底出来的云,在地面上散落布开,混在一块儿。 4. 我们用步枪和炮弹来回答向我们疯狂打过来的炮火。5. 所有防哨和路角房屋的窗口,我们的人都塞上了草褥子,可是里面却因为有子弹打进来都冒着烟。 6. 街垒上不时有一个木偶似的脑袋露出来。弹无虚发!7. 我们有一尊大炮,开炮的是几个不大说话的英勇的小伙子。 有一个还不满二十岁,麦黄色的头发,矢车菊蓝的眼珠,遇到有人夸奖他发炮准确,他便象一个小姑娘似的马上红脸。8. 忽然,窗口上的障碍物一下子落下来了,防御工事在崩溃。 那个开炮的黄头发小伙子号叫了一声。一颗子弹正打在他的眉头上,在两只蓝色的眼睛当中,仿佛又开了一只黑眼睛。 9. 破坏、骚动、壮丽的火烧场面、摇曳不定的蓝白色探照灯光、轰炸机马达密集的轰鸣、刚刚开始的砰砰的高射炮声……10. 河岸上蹿起新的火苗,四下蔓延,越烧越旺。远处一片漆黑的泰晤士河上吐出更多的火舌。 但这座大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却是一片黑沉沉的寂静。11. 灰色的光芒。 在那可以看得见的世界里,从这一头到那一头,田野在摇晃,下沉,融解,无限广大的空间跟大海一样在抖动。12. 在天空下,象暴雨即来时那样漆黑一片,炮弹向四面八方投射出青。 13. 在我们头顶上的空间里,许许多多巨大的铁块崩裂开来,纷纷跌下。14. 辎重车和炮车纠缠在一起,更加重了纷乱的程度。 15. 马儿也惊跳起来。人们践踏在受伤的人身上。 地下到处是呻吟声。16. 这些人惊惶,那些人吓昏了。 17. 兵土和军官互相找寻。在这一切中,有些人还抱着阴沉的冷漠态度。 18. 一个女的靠着一垛墙坐着,给她的婴孩哺乳,她的丈夫一条腿断了,也背靠着墙,一面流血,一面镇静地给马枪装上子弹,向前面黑暗中放枪。19. 有些人卧倒在地上,把枪放在马车的车轮中间开放。 不时爆发出一阵喧闹的喊声。20. 大炮的巨响淹没了一切。 21. 炮火耀眼,后来阻断了我们的视线。22. 天空全是铁片的乱哄哄的声音。 23. 一架小轰炸机从浓烟弥漫的空中坠落,象一支蜡烛似的燃烧着,两条交叉的探照灯光把它紧紧盯住。24. 即刻就有两架轰炸机坠落下来,有一架带着一团烈火象一颗殒星似的笔直坠落下来,另一架兜了几个圈子,冒起黑烟盘旋起来,终于在半空中象远处的一串炮竹似的爆炸开来。 25. 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26. 月台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 27. 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28. 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郑家桥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29. 上海南站远离交火地区,根本没有军事设施,中军对南站的轰炸,完全是有计划的野蛮屠杀。30. 9月18日,日机对上海东区杨树浦等地轰炸,投下多枚燃烧弹,致使那一带的工厂和居民区大火遮天,损失惨重。 31. 在日机的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下,上海遭到严重破坏。仅遭日机袭击的文教机关和学校(其中部分又遭轰炸又遭炮击)就达92个,其中被全毁的占75%。 许多医疗卫生机构亦遭到轰炸。32. 被毁的商店至少有10万家,其中包括店主的住宅和财产。 这些商店或被焚毁,或被炸毁,或被轰毁,或被抢掠一空。我们倘驱车经过虹口、杨树浦、闸北和南市等处,但见两旁街道,尽成废墟,往往延长几里。 在1932年淞沪战争后,约一里宽二里长的面积内损害颇重。33. 这一次,三公里以上的面积内,往往片瓦无存,不足为奇。 在许多地方,破坏的情况,简直难以形容。34. 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 第一批四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八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 35. 同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 36. 1937年8月23日中午,日机轰炸南京路闹市区和浙江路,先施公司被炸,电线折断,多处起火,有215人被炸死,一位年轻的母亲横卧血泊,怀中的孩子只剩下两只血淋淋的脚。此外,还炸死570余人。 37. 德国人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着。38. 许多爆炸开的黑色烟柱子,在直径有一哩来宽的、已经被打得坑洼不平的沙土地上,象旋风一样向空中卷去,进攻的人浪散开了,翻滚着,象水花一样从弹坑旁边分散刀:去,还是爬啊,爬啊……39. 炮弹爆炸的黑色烟火越来越紧地扫荡着大地,榴霰弹的斜着飞出来的、刺耳的尖叫声越来越密地泼在进攻的人的身上,贴在地面上的机枪火力越来越残忍地扫射着。 40. 1937年8月14日下午,日机轰炸上海。炸弹落于南京路外滩,华懋饭店及汇中饭店被炸毁。 南京路一带尸骸狼藉,在炸毁的建筑物残迹中,受伤者被压在下面,呻吟惨号。41. 炸死者血肉模糊,肢体残缺。 42. 几分钟后,虞洽聊路与爱多亚路交叉点,也遭到轰炸。43. 这一地区也是上海的闹市之一,。 2.木兰诗中表现战争环境艰苦的句子木兰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描写艰苦的句子。 原文如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原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唯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边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唯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去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木兰诗中描写战场艰苦环境的句子是哪一句木兰诗中描写战场艰苦环境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1《木兰诗》中描写北方战场条件艰苦环境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的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主人的活动的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桃花源记》中反映其社会风尚的句子为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文中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形容战争艰苦的词语艰苦卓绝 坚苦卓绝 久经考验 连天烽火 马革裹尸 草木皆兵 破釜沉舟 硝烟弥漫 四面楚歌 全民皆兵 赤膊上阵 风声鹤唳 生灵涂炭 腹背受敌 背水一战 枪林弹雨 血肉横飞 金戈铁马 血战到底 孤军奋战 决一死战 刀光剑影 硝烟四起 鲜血淋漓 粉身碎骨 视死如归 慷慨就义 舍生取义 血肉之躯 义无反顾 杀声四起 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 人仰马翻 人困马乏 惨绝人寰 旷日持久 损失惨重 气壮山河 炮火纷飞 杀声震天 血流成河 硝烟弥漫 溃不成军 丢盔弃甲 狼烟四起 5.从军行 王昌龄 诗中表示将士战争艰苦的诗句是一一表现身经百战的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6.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至少30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还有李白的三吏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己亥岁感事 (唐)曹松 泽国江入战图,生民何计东樵苏? 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切功成万骨枯。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凉州词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7.形容战争场景的诗句《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8.有关战争环境的句子1.剔尽寒灯梦不成。 宋·朱淑真《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本句大意是:在凄冷的寒夜,把灯芯都剔尽了,依然无法入睡,因而连梦也无法作成。由于孤独寂寞,心事重重,所以抒情主人公白日黯然神伤,夜晚也无从入眠。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有“孤灯挑尽未成眠”的句子,与此句意思相近。可用来表现孤独的生活处境,或表现内心的难以平静。 2.骄慢者永远孤独。 孤独名言Clarin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晋·李密《陈情表》。茕茕(dióng穷):孤独的样子。孑(jié节)立:孤立无依。吊:慰。这两句大意是:一个人孤孤独独,可以互相安慰的,只有自己的形体和影子。李密是一个极有辩才、以文学见称的历史人物。父早死,母改嫁,自幼由祖母抚养,与祖母相依为命。公元二六七年,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奉养祖母为由,写了《陈情表》辞不应征,此即其中为人称道的名句。其写作上的特点是以夸张手法表现一个人孤立无援的哀怨,感情真切、凄楚,而语句却显得优雅动人。尤其后~句更为人们表现孤独境遇时所喜用。 4.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两世:两代。一身:独苗单传。这两句大意是:子辈和孙辈两代,都各剩下一个男子了;孤零零地一个人,一个影子,十分可怜。《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一篇著名的抒情散文。十二郎韩老成是韩愈的侄子。二人名为叔侄,情如手足。韩家子辈中剩下韩愈,孙辈中唯有十二郎,所以作者说:“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寥寥几笔,写出作者与十二郎密切的关系,以及对十二郎去世的沉重心情。本来便是形单影只,现十二郎去世,岂不是更孤单、更可哀叹了吗?以“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无伴,十分形象。 5.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西晋·陈寿《三国志》三国·阮籍《咏怀诗》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怎生:怎么。这两句大意是:独自倚着窗儿,怎么能捱到天黑!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此时,她国破家亡,无依无靠,只身流落在江、浙一带,晚景十分凄凉。这首词写的就是她“冷冷清清”的处境和“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态。在一个“乍暖还寒”、风急雨细的秋日,她独处斗室,百无聊赖。先是“寻寻觅觅”,一无所得;继则借酒浇愁,倍感凄凉。她观过雁而思故人,见秋菊而伤憔悴,在寂寞无告的愁苦中独自倚着窗儿,只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好慢;她希望快点打发走这难熬的时光,却怎么也捱不到天黑。~写的就是这种愁苦欲绝的心境,诗句以口语化的语言倾吐作者的心声,活画出一个孤独无靠的老人的形象,读后令人心酸。写难以忍受的孤独时可以借鉴。 7.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宋·寇准《江南春》。这两句大意是:孤村遥远,芳草萋萋,落日冉冉,杏花纷飞。寇准此诗借春景表现“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的思妇情怀,凄楚愁怨,哀婉动人。此两句从形式上看似单纯与景状物,然而孤村、芳草、斜日、落花都有某种感情的寄托,从直觉上给人以孤独哀伤的印象。这种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可资借鉴。 8.孤音诉明月,天高路漫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