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肤浅的诗句1、公子家 唐代: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译文 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园,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2、公子行 魏晋: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蹋烂麦青春。 译文 富贵人家的公子们穿着锦缎做的比彩霞还要鲜艳的衣服,一大清早就骑着马去野外游春。他们尽兴玩耍,根本不管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纵马奔驰,踏烂了无数的麦苗。 3、公子行 唐代:顾况 轻薄儿,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 双蹬悬金缕鹘飞,长衫刺雪生犀束。 绿槐夹道阴初成,珊瑚几节敌流星。 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街背拉金吾行。 朝游冬冬鼓声发,暮游冬冬鼓声绝。 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译文 轻薄的公子哥儿面色白如美玉,京城路上春风缠绕着他的马足。 双脚踏着金蹬马鞍上绣着飞鹘,长衫白胜雪还把犀牛皮带紧束。 道两旁的槐树已放绿树阴初成,马鞭上节节镶缀珊瑚灿若流星。 喝得红头涨脸酒气冲天色狰狞,大街上推搡开治安官员往前行。 早晨出去游玩咚咚鼓声敲起来,晚上游玩回来咚咚鼓声才断绝。 进得门后他不肯自己走上厅堂,由美人搀扶着在月色中登台阶。 4、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 宋代: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译文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画工将我画在风筝上,那么我正好借着风力,乘风直上。 在半空中,风慢慢吹来,我觉得身体渐渐平稳了,只觉得要飘到月宫去了。此时正是雨后,夕阳西下之时,又有多少人身在平地,羡慕我登上了碧霄之中啊! 5、神鸡童谣 唐代:佚名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 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 译文 生了儿子用不着让他去学习知识,因为当今社会学会斗鸡走马这些娱乐手段,比读书还有用。 你看那贾家的小伙子,年龄刚十三岁,家中的富贵奢华连许多世家大族都远远不如。 贾昌技艺高超,能够号令群鸡,预期其中的胜负,他指挥斗鸡时身着绣着花纹的白色丝质衣衫,后面还跟着装饰华丽的乘舆。 贾昌的父亲在长安千里之外的泰山下死去,贾昌奉旨扶柩回葬,沿途的县官们都有派差夫奉侍、引导、牵挽着灵车。 2.形容肤浅的句子这世界上真正有成就的往往不是第一流的聪明人,而是第二流聪明加第二流愚笨的那种人。太聪明,就把什么都看开了,不肯做傻事,花笨功夫了,也就没希望了。——佚名 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歌德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人之抛弃机会,绝对多于机会抛弃人。 仅仅天赋的某些巨大优势并不能造就英雄,还要有运气相伴。——拉罗什夫科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佚名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苏轼 机会不但会造出小偷,也会造出伟人。——佚名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 良机只有一次,一但坐失,就再也得不到了。——勃朗宁 良辰难再,人生中大好的时刻,不要去作旧梦重圆的事。——佚名 乐观主义者从每一个灾难中看到机遇,而悲观主义都从每一个机遇中看到灾难。——佚名 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西蒙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狄更斯 人们若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件事,总是会碰到偶然的机会的。——巴尔扎克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施耐庵 糟蹋了机会,怨不得别人,是你自己的事。——佚名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串机缘。事件和决定,这些机缘、事件和决定在它们实现的 如果良机不来,就亲手创造吧。——欺迈尔斯 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有到来,而是因为等待机会者没有看见机会到来,而且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就抓住它。——罗曼·罗兰 3.描述无心之人的诗句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根做人.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 陆 游 此诗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唐) 李 贺 诗中嘲讽了脱离实际、华而不实的文章毫无用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那种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清) 梁启超 此诗说明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唐) 罗 隐 香州长径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唐) 陆龟蒙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唐) 自居易 这组诗包含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果只停留在现象上,认识就会流于肤浅和片面.前两首说明,吴王夫差穷奢极侈的本性注定其必然亡国,把吴亡归罪或归功于西施的认识,是片面肤浅、有失公允的.第三首说明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分,不辨真伪,就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