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品德美好的诗句都有哪些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画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译文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 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途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要旁人来夸‘梅花’的颜色好,只需要亲新的香气留在这天地间就足够了。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2.描写人物道德的古诗,5首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3.表示道德的诗句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 【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途"。 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 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讲解】摩:通"磨"。 倜傥(ti tǎng):卓异。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 【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讲解】善于做官的,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往往招来怨恨。意谓为官者要树德,不要积怨。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出处】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 【讲解】济:(对事情)有益。 意思是:宁愿固守穷困以有益于心意,不愿低声下气去劳累自己。 不自信而人孰信之?不自度而安度人?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 【讲解】度(duó):揣度,认识。 如果不相信自己,那么别人谁能相信你?如果不能认识自己,那么怎能认识别人?意谓人既要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讲解】兰摧玉折:喻有节操才能的人死亡。萧、艾:古人以为恶草,比喻奸邪小人。 敷、荣:指花叶繁盛。意思是:宁可做兰草美玉被摧残,也不做萧艾之类恶草而繁茂。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出处】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 【讲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不屈不挠,成功与失败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 【讲解】布衣:平民。 宠禄;因恩宠而得到的爵禄。意思是:富贵无常,不足羡慕,不如召平(原为秦东陵侯,后沦为平民)东门种瓜,可以安享天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处】《国语·周语》 【讲解】学习美好的东西,就象登山一样不容易;学习不好的行为,就象山崩一样迅速。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 【讲解】卑:谦恭。 瘁:这里指贫困。意谓谦恭而不失于礼义,贫困而不失廉洁。 也可理解为谦恭而有分寸,贫困而不志短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出处】《礼记·大学》 【讲解】广:开阔,坦率。 胖(pán):安泰舒适。意思是;拥有财富能装饰房屋,具备良好的品德能有益身心,心地坦然就会显得安泰舒适。 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禄篇》 【讲解】奋发努力,勤恳工作,从而达到富有;磨炼才能并使情操光明,从而求得高贵。 意谓富贵要凭实干和德才换取。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讲解】通过冒雪"独钓"于寒江的渔翁形象,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始终不屈的精神面貌。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议》 【讲解】知:同"智"。距:同"拒"。 专己:刚愎自用。意谓多看的人知识广博,多听的人聪明;拒绝别人意见的人闭塞,刚愎自用的人孤立无助。 意谓人要多见、多听;接受意见而不自以为是。 以天下之功为功,而不功其功,此之谓大公。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讲解】把天下人的功绩作为功绩,但不把那功绩认作自己的功绩,这就叫做最大的公心。"功其功"的第一个"功",意动用法,把……认作自己的功绩,此句话劝戒不要贪天之功以为已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地位不高,而担心道德修养不高。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处】《庄子·田子方》 【讲解】。 4.关于道德情操的诗句不为义疚。 ——孟轲 仁慈是心灵美,以至仁为德,动则思义,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 ——姚 莹 仁以为己任,至义不为功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论语》 大仁之极,只求有人的良心。 ——章太炎 人可以由虚荣心知道什么是荣耀。 ——苏 轼 当你感到自己是一个人时,不为利回。 ——《明史》 寡廉鲜耻的人是不会有良心的,仁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蒙 田 君子之行。 ——雨 果 幸灾不仁。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智之端也。 ——艾迪生 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是非之心。 ——《礼记》 极端公正和善良的心是不属于庸俗的人的,乘危不武,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 ——雷伊 至仁不为恩。 ——扬 雄 巧言令色,于义也刚,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谭嗣同 不求有天使和牛马的懿德。 ——苏霍姆林斯基 良心始终是不顾一切人为的法则而顺从自然的秩序! ——《论语》 仁者莫大于爱人,而大勇生焉。 ——卢 梭 君子于仁也柔,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鲜矣仁。 ——托·富勒 以至诚为道。 ——兰 多 好良心是柔和的枕头,惟一的限制是良知。 ——马丹·杜·加尔 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可以由良心知道什么是正义,义之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