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高考古诗词默写常考

1.求高考常考的古诗文默写

常考的高考默写如下: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⑤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花》) 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 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公冶长》) ③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梁惠王上》) ⑤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马总《意林》) 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③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④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⑤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腾文公下》) ②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⑤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补充回答: ①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荀子·劝学》) ②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②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③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6.1998年 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②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赠花卿》) ④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⑤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1999-2001没考 7。

2002年 ①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②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两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补充回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全国卷 I) (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_________________ ,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 ,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_________ ;数月之后,_________________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________ ,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 ”(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 ,那人不在,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 本次默写难度不大,出题形式很新颖,尤其是第二题,是一道好题。

答案略。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全国卷II) (1)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顾频繁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友邻泪满补襟。

(杜甫《蜀相》) (2)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 。

(晏殊《浣溪沙》) (4)枯藤老树昏鸭,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1)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15.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江西卷)补充回答: (1)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 。

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 (2)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韩愈《师说》)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 。

(李商隐《锦瑟》) (4)料得年年肠断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答案:(1)札札弄机杼 泣涕零如雨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 (4)明月夜,短松冈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安徽卷) ⑴早岁哪知世事艰,_________________ 。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陆游《书愤》) ⑵①_________________ ,少长咸集。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 _________________,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______________。

2.高中名句默写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天姥山的雄伟气势的一番气象" 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③唐人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绝,秦 君灭。

"以四个三字句发端。杜牧《阿房宫赋)"祖《长城》 句法",写道: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④古代诗词很讲究借鉴。唐温庭药词有"梧桐树,三更雨" 之句,宋秦观也有"雨打梨花深闭门"之句。

李清照的 《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与此意境相仿。

②王维《山居秋膜》描写自然景观而且动静结合的两句诗 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④**《沁园春•雪》起过渡作用的诗句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求高考常考的古诗文默写

常考的高考默写如下: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⑤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花》) 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 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公冶长》) ③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梁惠王上》) ⑤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马总《意林》) 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③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④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⑤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腾文公下》) ②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⑤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补充回答: ①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荀子·劝学》) ②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②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③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6.1998年 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②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赠花卿》) ④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⑤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1999-2001没考 7。

2002年 ①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②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两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补充回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全国卷 I) (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_________________ ,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 ,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_________ ;数月之后,_________________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________ ,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 ”(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 ,那人不在,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 本次默写难度不大,出题形式很新颖,尤其是第二题,是一道好题。

答案略。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全国卷II) (1)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顾频繁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友邻泪满补襟。

(杜甫《蜀相》) (2)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 。

(晏殊《浣溪沙》) (4)枯藤老树昏鸭,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1)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15.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江西卷)补充回答: (1)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 。

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 (2)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韩愈《师说》)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 。

(李商隐《锦瑟》) (4)料得年年肠断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答案:(1)札札弄机杼 泣涕零如雨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 (4)明月夜,短松冈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安徽卷) ⑴早岁哪知世事艰,_________________ 。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陆游《书愤》) ⑵①_________________ ,少长咸集。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 _________________,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_______。

4.高考60分古诗情景默写题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高中部分(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三)《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四)《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

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6.用倒置式的暗喻。

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五)《赤壁赋》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

5.高中高考古诗文默写常考

《氓》

《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原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

《山居秋暝》王维

《蜀道难》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将进酒》李白

《蜀相》杜甫

《登高》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琵琶行》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李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

《锦瑟》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6.求 高考 语文古诗文默写 重点句子

一.《高考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一)古文(10篇)《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荀子》《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陈情表》李密《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王勃《师说》韩愈《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前赤壁赋》苏轼(二)诗词曲(25首)《氓》《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原《迢迢牵牛星》《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山居秋暝》王维《蜀道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将进酒》李白《蜀相》杜甫《登高》杜甫《登岳阳楼》杜甫《琵琶行》白居易《李凭箜篌引》李贺《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锦瑟》李商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扬州慢》姜夔《长亭送别》 王实甫二.默写指导:古诗文默写都在考卷的第一卷,考查等级为D级,从去年全国各地高考默写考查分析,考查形式一般都是二选一,考查内容之一为高中课本上要求背诵篇目,之二为课外常见名言名句,评分标准对书写规范要求都比较严格,都为错一字即扣该句的所有分数,但值得注意的是06年高考默写的考法出自一段话,要求默写连贯的几句,而不是上下句。

这种考查对那些层次低一点的学生难度明显较大,也要求在复习中必须落实默写每一段话、每一个字。因此,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以高中课本为主,抓住重点,切忌狂轰乱炸。

近年高考默写从考生文化积累的要求出发,适当放开了一点,考了一句课外的内容,但因为默写题仍为选做题,所以默对了《大纲》规定的课内名句就可得满分。据此,2007的复习仍应把重点放在训练和巩固课内40篇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上。

要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原则,切不可主次不分,主客颠倒。2.以书写准确为突破,抓好篇章段落的背诵,切忌蜻蜓点水,似是而非。

高考默写考查的新趋势就是注重篇目段落的考查,有些同学在复习时有投机取巧的心理,所以往往注重重点句子的背诵而忽视段落篇章的备考,丢掉了非智力因素的分数,殊为可惜。2007年的备考要强化“篇章段落”意识,做到心中有篇,目中有段。

《大纲》对40篇古诗文大多要求全篇背诵,只有少数如《离骚》、《劝学》、《屈原列传》、《滕王阁序》作片断要求。对此,要确保段段落实,篇篇过关。

检查背诵时可多做“接龙”训练,同学出上文自己接下文,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以加强记忆。高考考查形式是默写,这就要求除了熟练背诵外还必须准确书写,所以在背诵过程中最好采取边背边写的方法,当然了,也不一定一字不拉的书写,而是书写在背诵过程中自己不太有把握的字,这样可以确保背诵后可以得到满分。

3.以零星时间为主,做到常记常新,切忌一劳永逸。4份已经到了高考复习的最紧张的时期,各科的作业量都比较大,大多数同学恨不得把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这个时候背诵似乎就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

但从记忆规律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是瞬时记忆或者短时记忆,越到后期对背诵的陌生程度就越深,所以从四月底到高考前,有必要花一些时间重温一下背诵篇目。具体办法是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或者上学路上的时间化整为零,每天熟诵一篇,高考前完成所有篇目的巩固,高考时才会成竹在胸,轻松应对。

4.适当延伸拓展,熟悉《大纲》外重要名句,切忌喧宾夺主。大纲没有规定背诵,但是高中课文内的重要名句可选背。

如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等,在高中教材中,应成为首选名句。课本中没有选入的名言警句可筛选背诵。

像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可记一记,但不能多,也不能花过多时间。

7.高考语文易考默写句子

高中重要句子默写90句 ★★★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10.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1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1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1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1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1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1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归去来兮辞》)17.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1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8.跪求 15个高中常考的古诗句 或古文句

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7 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诫外生书》 8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3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1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15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16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1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9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20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2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22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23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24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26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 游27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2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29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30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3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32 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

——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33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3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36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3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 备38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39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40 命为志存。

—— 朱熹4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展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