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朗诵好”的四字词语1、声情并茂 [ shēng qíng bìng mào ] (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出 处: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解释:我在王氏的水阁听了一出戏,表演十分精彩,一点儿也不比梨园的人差。 2、抑扬顿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出 处: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3、琅琅上口 [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 处: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 4、字正腔圆 [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 (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他的念白、唱腔都~,表演得声情并茂。 出 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 5、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 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2.关于吟诵的古诗《游泰山六首》 唐代 李白 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颻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