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为大俗即大雅记得这句话是郭德纲和周立波闹大蒜和咖啡的问题的时候,郭德纲就说过大俗即大雅,但这句话到底怎么理解呢? 字面意思来看,大俗即大雅其实就是俗和雅实际上没有高低区别,怎么对待高雅和低俗要去看个人的想法,你说他俗就俗,你说他雅他就是雅。 大俗: 是指大范围的,普遍的俗 大雅:是指更高层次,很有深度的雅 对于那些富豪,贵族,还有文人雅士,哪一个不追求着雅,但我们这样平民老百姓那还有时间去追求雅,只要拼命的去挣钱,这就是俗。 但我们过的并不俗,雅永远是小范围的,但是这个小范围的人越来越多之后,雅也就变成了俗。 电影《私人订制》有一个片段,一个特俗的大导演突然想把自己弄得高雅,按他原话讲,俗到家了,想往雅了走走,闹来闹去,结果去夜总会才救回来一条命。 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理解的俗,雅也就不同。 2.什么词的意思是俗至极则是大雅什么词的意思是俗至极则是大雅:大俗即大雅 【大】是指一种极致。 【俗】 1、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2、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 3、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 4、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雅】 1、形声。字从隹,从牙,牙亦声。“牙”即“齿”。“隹”即“鸟”,在此指“鸟头尖锐”,引申为“尖锐”。“隹”或可视为“锥”省。“隹”与“牙”联合起来表示“尖锐的牙齿”。 本义:犬齿。 引申义:基准,标准。 2、正确;合乎规范;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毛诗序》 文章尔雅。──《史记·三王世家》。索隐:皆训正也。 3、高尚;美好; 张耳雅游。──《史记·张耳陈馀传》 忽忘雅素。──《汉书·张禹传》 雅步擢纤腰。──《陆云诗》。注:“闲雅谓妖丽也。” 都督阎公之雅望。──王勃《滕王阁序》 4、尊敬他人的敬辞 。如:雅饬(对别人告诫的敬称);雅诲(尊称别人的教诲);雅命(尊称对方嘱咐或建议之事) 大雅,是指美好到极致、高尚到极致;大俗是指大众化到极致、普通到极致。但此处的“俗”是世间的一种极善的俗,不刻意追求所谓的“高雅”,也不刻意避免被人视作“世俗”,只是顺其自然、心融于天,率性而为却不放纵,心法自然而无人为。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十分普通,普通到看起来“俗”的地步,但又因其自然和谐而十分特殊,最后就有了“大雅”的效果。 3.何谓 “大俗大雅”且从俗和雅说起。 俗为人谷。《说文》记,俗,习也。 雅,楚乌也。一名鷽,一名卑居,秦谓之雅。——《说文》。呃~~~,这个不知何谓引申至今为此意,无可考究。 大俗即大雅,大雅即大俗。这个说法通与不通,各有所见,各有所意,很难统一。可以理解为任何事情做到极致会返而行之;也可以理解为以人性格所致,率性而为,雅俗共得。而“大”是一种极致。 人分俗雅,文分俗雅,物事分俗雅。 俗片: 举个例子先,脑白金的广告可称之为俗,俗不可耐,你说它恶俗吧,愣是让男女老少都会这么一句:今年过节不收礼,……(剩下的懒得敲了,我宁愿敲这么几个字!)。 再举个例子,某日,与友夜市地摊拼啤酒。某个瞬间貌似听到闹嚷嚷的夜市里有那么几声什么斯基什么什么洛夫的话,顿时愕然,以为是喝酒撑的撑出幻觉了。再听,幻觉原来是真滴,且见两人,一人一手扣着脚一手把着扎啤,另一人T恤搭在椅背上光膀子,俩人正旁若无人的侃着阳春白雪,直入化境。惊讶!感叹!!惊叹!!! 以此短文引之,大俗大雅之人。 4.何谓大俗即大雅这句话是郭德纲和周立波闹大蒜和咖啡的问题的时候,郭德纲就说过大俗即大雅。 从大俗中发现大雅。相似有以俗为雅。 俗:是指在长期社会中生活形成的且被大众普遍所接受的风气、礼仪、习惯、习性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在不断的进步或者提升。它的特点是 很普遍。 比如日常的吃饭睡觉。雅:是指在一段时期中社会生活中具有正向能量的但并不普遍存在于大众中的另类风气、礼仪、习惯、习性等。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它的特点是小范围的,不普遍。比如慈善。 大俗: 是指大范围的,普遍的俗。大雅:是指更高层次,很有深度的雅。 所以,通过了解俗和雅的意思就能明白,俗是长期形成的东西,雅是不同时期有不同形式。当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们开始普遍接受和认同曾经小范围的适用的风气、礼仪、习惯、习俗等事物时,雅也就变得很普遍了,就成了俗,范围不断扩大也就是成大俗。 而这时的雅也是更高层次更有深度的雅。举个例子:现在社会,做慈善大家都会觉得是一件很雅的事情,因为做的人是不多,范围很小,但当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大家都开始做慈善,变的很普遍,大家都会觉得这和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风气,一种习惯。 从小范围的慈善变成大范围的慈善,这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雅。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从小范围到普遍,需要社会一点点净化。 扩展资料:“以俗为雅”出自北宋苏轼用语。《题柳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56133厚诗》:“诗须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黄庭坚《再次韵杨明叔小序》也有类似说法:“盖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然二人旨趣却有差异:黄氏之说同其“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有关,而苏轼的提法则有一个前提即“有为而作”。 苏轼曾说过作文应“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予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又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虽是论文,但同样适用于其对诗歌的理解,是苏轼重自然天成的美学思想的表现。因此,只要是自然的,诗歌创作中虽用常语,但却可以有新意,俗语也会有雅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5.大俗即大雅 但是我觉得这个社会只是为了 自己的俗找借口大俗因为是随心所俗,达到一个境界了,不是我们平常所指的俗。 (什么东西到了极致就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这是表面的现象) 给你一个启发把: 梅兰芳的总结:由简入繁繁又简,简内俱是精华是。 非常精辟的话啊!!自己想想 同样的,比如大智若愚等等一样的道理。 再说一个:可能小时候不懂事,分不清事理,觉得什么都一样,都有关系。 大了以后就分清你我,各人自扫门前雪。别人的事关我P事! 再到真正与心交流,才知道万事皆有联系,像王阳明的心学; 科学家对世界深层次的研究都会有这些发现。 我会说这么多,是因为我刚刚有所悟。 6.什么是大雅,大俗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 就像一个圆圈上的起点和终点。 “大”是一种极致。 到极致的“俗”有两种:极恶的俗,为恶俗,是一种充满世俗气息的俗,追求地位、虚荣,让闪闪发光的珠宝堆满全身、让金钱的味道占领灵魂,这便为恶俗。 而世间另有一种极善的俗,不刻意追求所谓的“高雅”,也不刻意避免被人视作“世俗”,只是顺其自然、心融于天,率性而为却不放耸,心法自然而无人为。 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十分普通,普通到看起来“俗”的地步,但又因其自然和谐而十分特殊,以至有“雅”的味道,是为“大俗大雅”也! 参考网络。 |